動靜時間

黃明雲

動與靜、日與夜、黑與白、是與非、正與邪都是相對立的,就在我們起心動念的剎那間,已經產生了對待的因素,我們的靈性也隨之升降、遊走於理、氣、象之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與生具來有的只是凡人的能力,而今日的修持,是讓我們能夠保持行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受五欲色、聲、香、味、觸或財、色、名、食、睡的纏牽失去了原有直心。修行人有大愿就有大魔考,上天要試驗你的真心、誠心和耐心,我們聽過「 午時成道巳時墜 」這句成語,它的意思在轉念之瞬間,但卻是天淵之別的結果。

有一次到台南興毅道場講課,一位曾點傳師跟後學講一個發生在印尼的實例:

印尼有一位八十幾歲回教長老,他和一位壇主是很談得來的鄰居,他修行很好已經有神通,看得到神。他發現很多神會出現在其他宗教的寺廟、道場,所以雖然回教是很本位主義,但他知道不只是回教有神,其他宗教也有,所以常和其他宗教接觸交流,是一個修養很好的長者。

有一次他在一個道親家裡拜訪,看到一尊觀世音菩薩相在桌上,他一直看、一直看,這個道親知道他有神通,一直看一定有原因,於是問他:你究竟看出什麼?

長老反問這道親:「你這佛像要做什麼的?道親說:這個佛像是下個月我要設佛堂用的。」

長老說:「這不是一般的佛像,這神像裡面有神。」

道親問:「你怎麼知道裡面有神?」

長老說:「當然知道,這神還會講話,還對我笑。」

道親好奇的問:「神講些什麼、笑些什麼?」

長老說:「神笑我『什麼都不知道。』」

這位回教長老很好奇,觀世音菩薩笑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決定開佛堂那天一定要來看看,究竟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

開佛堂那天他真的來了,但是他不能進佛堂參觀,因為佛堂要辦道,道親要度他求道,他說:「你不要害我,我在回教是長老,我如果改信其他宗教是犯法的,甚至會被刑罰,最重可能被處死。」

道親只好請他在佛堂樓下坐一下,那天點道的老點傳師,點完道就趕緊下樓要招呼這個貴賓,沒想到一下樓看到長老跪在樓梯口,走上前要去扶他起來,長老看到老點傳師下來,竟然趴下來對他叩頭禮拜。

老點傳師趕快去扶他起來,他一看到老點傳師說:「喔!怎麼是你?」

以下他所的這些景象正好可以為我們這一句「天下神鬼不安寧」下註腳。

長老問:「你們剛剛在樓上做什麼?從你們上樓去以後不久,好多好多的神不斷的走上樓去。我一輩子沒看過那麼多神,根本算不清楚,我哪敢坐著,只能跪在樓梯口迎接這些神。那些神上樓去後就沒再下來,過好久終於有一尊金甲神(身穿金色盔甲)全身放光從樓上走下來,所以我趕快跟祂磕頭,沒想到磕完頭一抬頭,金甲神變成你,點傳師。」點傳師在點道時,是代理天命明師,所以都有仙佛與點傳師合為一體。但點完道仙佛就離開所以長老又看到金甲神變回老點傳師。

所以我們在佛堂參與辦道,都有仙佛與我們同在。不論點傳師或執禮、獻供的道親,在辦道的時候我們都暫時變成神仙。

常有道親,來佛堂時生病,到佛堂排班或執禮完,病卻好起來了,因為請壇以後,有仙佛來和我們合靈。

長老問:「究竟你們剛才在上面做些什麼?我在樓下聽到好大的打雷聲。」

點傳師說:「我們怕吵到鄰居很安靜。盡量小聲沒有人大聲講話。」

長老說:「不是講話的聲音,而是像打雷一樣,總共響了八聲。」

這時點傳師突然恍然大悟,那天有八個人求道,點道時「雲雷震開戊己土」,原來是真的有打雷只是我們聽不到,而這位回教長老聽到了。點道詞裡有說:雷部、風部、虎部、龍部…一起下手,千佛共出,一手灌頂加持,打開玄關竅。連閻羅王都要嚇一跳。

我們求道,就像仙佛為我們將生死腫瘤動大手術割除一樣,只是我們對過程不知不覺,看不到聽不到。但是明眼人就看得到。我們剛才說的那個長老,他聽到說那八聲響雷是為八個人點道,開天門,當場不顧一切要求道。他不敢用走的上佛堂,用最恭敬的跪步,一階一階跪爬上佛堂,求完道後才站起來,且苛斥佛堂的年輕人。

他說:「佛堂請壇辦道時,我看到的佛堂,變得無限寬闊,五大尊仙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濟公老師、 呂仙祖、 關聖帝君)大到房子都裝不下,就坐在那裡,看著你們,你們竟然有人敢站、有人敢坐,應該通通跪下來。」

所以我們沒看到的過程中,不知有多少仙佛出動,為我們拔除生死大瘤,讓我們超生了死,度過生死苦海,未來可以一路向上直達理天。

這位長老為我們印證了「天下神鬼不安寧」。今後當我們道佛堂時,別忘了仙佛就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如果我們心存恭敬,仙佛會加持祝福,幫助我們。如果我們輕忽無禮,也可能觸怒了佛而不自知。(轉呈自郭明義點傳師部落格 )

真假合一成人身,
心猿意馬剎那念,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一念真誠斗金易化。

我們在初進入道的門檻時,還有著深厚的社會習氣,自傲自慢容易高視己見,看重自己身份,以社會眼光來評論他人的價值重量,學歷、財富、社會地位是首要的評估標準,到了幾年道場磨鍊後,方明白那個看起來貌不起眼的人(前人、點傳師)是以德潤身而得到大家敬重,人身難得今已得,得此人身還能修道更難能可貴,萬兩黃金難買超生死,公侯將相雖高位,富貴榮華浮雲夢,一日無常到閻王筆罪業不輕饒,看來還是修道好可避無常閻王找。

唐朝宰相斐度,他對佛法很有研究,他的兒子考上進士,斐度對他的兒子說:「你考上了進士要當官,我勸你最好不要,我送你到溈山老人那兒出家」。他的兒子出家了以後,溈山老人給他磨鍊磨鍊,要他去挑水,在佛法上講,就是要修苦行,人要吃得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的兒子出了家法號「法海」(即白蛇傳中金山寺的法海)。法海法師天天挑水,有一天發牢騷說:「和尚吃水,秀才挑,縱然吃了也難消」,溈山老人聽了說:「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三心未了滴水難消,一念真誠斗金易化」就是這個道理。後來法海法師離開了溈山老人,就在浙江省找了個山洞修行,住在石洞裡修苦行。有一天種菜挖土的時候,挖到很多黃金,法海法師是個修道人,黃金要它幹啥?遂送至衙門,縣衙看了這麼多黃金也不敢要,因此送至朝廷,皇帝一看到有這麼好的一位出家眾,這麼多的黃金他都不要,一定是位得道的高僧。於是,皇帝馬上下詔書以加倍的黃金送給法海法師,要他在原地修個寺廟,叫做「金山寺」。這就是修行的成就,這些道理不外乎真修行,修行功夫深厚自然而然在人生方面就能看得非常透徹,才能消業、轉業,所以我們佛經上說:「三昧加持力,定業也可轉」,明白這個道理,將世間上的事情看淡一點,自然心就安定下來了。儒家所說修心養性,在佛法上來講要明心見性。從這方面明瞭動中乾坤大,靜裏日月長。

「 修行者說一呎,不如行一吋 。」昔日有位香巖禪師,在百丈會下精研三藏十二經,能問一答十,百丈圓寂後便到湖南親近溈山,溈山老人問他:「父母未生前,如何是你本來面目?」他答不上來,灠遍諸經部,不知此經處,修行三年,一日,鋤頭擊一石子,打到竹頭應聲開悟。

「一擊亡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落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學道者,咸言上上機 」。

古先今後,古為因、今為果。僧肇大師認為「茍能契神於即物,斯不遠而可知矣」,只要就俗諦事物的動靜,澈底了悟「物不遷」的大乘真義,便不致惑於去留、踟躕於動靜,而即俗顯真,證得修行佛果的功德不朽。

動靜之觀念的意義,初為知識論的,而非存在論的,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處,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我們對自己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對人家要寬宏大量、要原諒人家,人家犯了過失是因為這個人沒有智慧,若能慈悲地原諒人家,那麼我們這一生福德就會增長,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終是良性的循環。如果說,我們不知道修行,只知道慳貪,就是惡性的循環。

舉兩個例子來講,在儒家裡面有兩句話:「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打薦福碑」,什麼意思呢?是說時來運轉,一般人所說運氣來了,來時是鐵成金,運去時是金成鐵。我們講「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唐朝有個王勃,這個王勃十多歲,一般人稱他為神童,他的父親在江西南昌當縣令,邀集天下名士,修了一個滕王閣,樓閣修好了,王勃的父親邀集天下名士來寫這個序文,當下這些名士都是大學問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推讓客氣不寫這篇文章,寫了以後恐怕獻醜,正當這個時候,王勃他毛遂自薦,很快就把這篇文章寫好了。想想看,為什麼這個王勃會在這時節因緣剛好趕到呢?王勃他是個孝子,他對父親很孝順,他從家裡想到江西來看他的爸爸,當時他坐的船是歇在馬當的地方,從馬當到江西南昌,起碼還有八、九百里的水路,在過去坐的都是帆船,不像現在有輪船,他把船停在馬當這個地方,晚上在這裡過夜,忽然到了晚上,一個大風一吹,把他帆船的繩子吹斷了,這個船竟像離弦之箭一樣,一個晚上就到了江西南昌,你說奇不奇怪?一般人可能說這是奇遇,在佛法來看,風為什麼會吹斷他的繩子呢?風有風神、水有水神、山有山神,佛經上記載得清清楚楚,水神是管理水裡面的神,所以說王勃他的福德因緣到了。

相反的就是「運去雷轟薦福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一個人的運氣,如果說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施捨,你的時運就沒有了。這個典故是說宋朝有一位范仲淹,范仲淹他是個菩薩,雖然,當了官都還在暗中做善事,他的朋友就告訴他說,現在有個窮秀才,他的學問很好,但是三餐不繼,你既然是一個仁心的菩薩,就應該幫助他,所以范仲淹就把這個窮秀才找來,一問之下,他真正是很有才能,就是找不到時節因緣,當時有個寺廟叫「薦福寺」,這個薦福寺在修寺廟完工的時候,就請王羲之寫了一個碑,范仲淹想把這個碑文統統印下來,翻成一個版本,交給這個窮秀才去經營發行。然而想不到的事情是很多,這一天到了晚上,刮風下雨打雷,就把這個石碑打得粉碎了,可見福德因緣的重要。

古因今果物不遷,
動靜誰是真如主,
周瑜諸葛昨日風,
東坡禪印半天月。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