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護你這個心。
怎麼樣保護呢?等你學到論裡頭就說了。如果我們大家讀《華嚴經》的時候,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在你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消除業障當中,有甚麼方便方法,使諸菩薩能進入,能夠成就?」
文殊師利菩薩就總結四個字,「善用其心」。跟我們這講的善護其心一樣的,善護其心,就是保護你這個心,不被外頭境界把它幹擾,不讓它起煩惱。
現在我們每個人檢查我們自己功力的時候,你遇到一切境界相,你煩惱不煩惱?
我們有好多道友,或者自己媽媽過世了,或者自己媽媽生病了,或者父母、家庭有甚麼不如意災難事情了,找到你了,你檢驗檢驗你的本事吧!我看很多就哭哭啼啼了。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回向的啦,要把你的修行分給他一份,使他災難很快解除了。我們有的道友或者念念佛,或者念念經,給家裡回向。你就盡你的力量,你只能這樣做。
你的功力不夠,求求道友,或者請請供供齋。目犍連尊者功力就不夠,他就沒辦法救他母親,佛說大眾僧清淨結夏安居自恣日,請大眾僧給他回向。這假眾僧的力量。
如果你有這些事,你人在普壽寺,我們普壽寺裡方便。不是打齋供眾的錢非要好多好多不可,若我們同學供,哪怕供一塊豆腐丟到那菜鍋裡頭,一人沾一點味道,也算消災了。量你自己的力量。你到那裡給磕個頭,請大眾師父幫著你回向一下。
如果你自己修行好的,遇到一切障礙因緣,六親眷屬障礙因緣,那你就靜坐下來吧,或者禮個懺,或者念一部《地藏經》,或者念一部《彌陀經》,你修甚麼法門就做甚麼法門。這不但護自己,也護他人。
但是必須得正確對待。遇到這個逆境現前了,你又沒有善巧方便,你把你所學的完全都用不上。所謂用不上者,你不知道如何是好。你遇到這種境界相的時候,你應當心裡不要隨著境界相轉。你靜下來,各有各的業,你父母、你家庭眷屬,他有他的業,你有你的業。
我經常這樣想,我們學習,學習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去做;做的目的,做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斷煩惱,得解脫,證菩提。就是這樣子,很簡單。若沒有外頭境界相現前,你還不曉得你的功力如何;有了境界現前了,你才知道,你自己修行沒有得到利益。
夢參老和尚《大乘起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