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是為佛和師父守的

佛法中有戒、定、慧三學,而其基礎是戒。講究的正是透過行為的約束及調整,來建立一個「堪為法器」的人格,然後再進一步地修定、修覺觀而契入中道法義。而這個「戒」的行為法則基礎,是建築在深刻地見到行為的因與果間的相關性上的。

zhuang

佛法的戒不同於一般的道德律,也不是一種教條主義。而是主張人要在人格中有一個刻骨銘心的覺醒———就是你現在是如何,將來又會是如何,皆決定於你的「所做」。人若沒有這一個生命的認知,守戒就會變成是為佛守的、為師父守的,甚至是為修行而守的。而此時的「守戒」,嚴格上說不能算在守戒。只有當人明白自己每一個當下的行為,皆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時,才真能算是戒。而佛教的六道輪回說,就能讓人有這一種認知,而建立深體因果法則的修行人格。我以為深刻如實地了解佛法的六道輪回教說,是構成修學者修行人格的重要基礎。能有這個基礎,所謂修行才能踏實。

cover

現代修行人,常抱著一種神祕思想去守戒。把戒想成一種「做些犧牲,以換取另一些更好的東西」的方法。以為「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滿腦子皆是「解脫」、「開悟」的貪心。其實三學真的意義,只說戒是定的必要條件,並不是有了戒就一定能有定,有了定就一定能有慧。抱著這種有點神祕的思想去守戒,和抱著神祕思想去修定以求開悟一樣,均是佛法後期發展中的突變思想,是不合乎根本佛法精神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