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覺性提高後,我們才有能力以智慧與慈悲來面對生活中突發的事件。沒有覺性,我們就會被貪、瞋的習性拉著跑,做出錯誤的行為。
2.佛陀時期,舍衞城有一位珠寶商,能打造精美的首飾,家中養了一只白鶴當寵物。有一位長老比丘,名字叫做「諦沙」,天天來這兒托缽。有一天,他照常來托缽,在珠寶商的店裡等著,這時,波斯匿王的使者送一顆紅寶石來加工,將寶石交到珠寶商的手裡就匆匆離去。珠寶商將寶石放在店內桌上,到裡面洗完手,出來一看寶石不見了。
3.他問家裡的人和長老,都說沒有拿。但是,他認為沒有其他外人,只有諦沙長老在場,因此一定是他拿去了。珠寶商的太太說:
「過去十二年多來,我沒有看過長老做錯過任何事。我們寧可接受國王的懲罰,也不要冤枉好人。」
4.但是珠寶商在焦慮與氣憤的當下,哪裡聽得進太太說的話,反而拿起棍子把長老打得頭破血流。店中的白鶴看到滴到地上的血就跑來吃,珠寶商這時正在氣頭上,一腳把白鶴踢死了。
5.諦沙長老看到白鶴死掉了,便勸珠寶商息怒,告訴他:當他進去洗手時,白鶴把紅寶石誤以為是食物吃進肚子裡了。
6.珠寶商把白鶴的肚子切開,果然找到了寶石,也知道自己做出了錯誤的行為,請求諦沙長老原諒。長老說:我對你始終沒有一絲恨意。
7.由於諦沙長老有強大的覺性,能以慈悲心看待白鶴,最初寧願自己的身體受苦,也不願白鶴被殺害。
8.珠寶商事後該怎麼辦呢?就應該好好培養覺性,改變自己的牛脾氣。只有在強大的覺性下,才能看清自己念頭的生起,當下才能切斷後續的怒氣,如此就不會做出錯誤的行為。否則,若沒有培養出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