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历每月初一叫甚麼日,古人還根據天上有沒有月亮和月亮的圓缺來記月,稱為晦、朔、弦、望。晦就是月終;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初一、十五,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的所處的相對位置與其他的時間不同,他們相互間的引力場變化大,引起地球上的水分的大變化。而人體中的水分占整體的70%,地球水分的變化,必然要引嚮人體水分的變化。
海潮的漲落和日月有關,人體內是否有類似的潮漲潮落呢?應該是有。初一十五這兩天,是海水的漲落幅度,在一個月裡變化最大的時候。初一和十五,人體內的水分必然隨著地球的潮水漲落的變化而變化。按照中醫的說法:男人以氣為主;女人以血為主。男女在生理特點有所不同。初一,男子在氣的方面變化比較大;十五,女子在血的方面變化比較大。這是人與自然場性的結合,而形成的變化規律,所以,「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有科學道理的。
每月的農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日,由於地球與太陽、月亮之間的場性變化比較大,農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大自然場性中的陽氣向高峰發展;而初七初八,大自然的場性中的陰氣向高峰發展,這都影嚮了人的身體變化,醫生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男的在二十二、二十三日以後的得病不太好治;女的在初七初八得的病容易加重,多年未解之謎,在研究人與自然場性的天人合一的理論時,才了解,這就是人與自然場性相互作用的結果,才真正認識到大自然場性的變化對人體的影嚮竟如此奧妙。
生冷食物就是損耗陽氣的,提到吃水果,水果應該吃常溫下的水果,而不是冰凍的。正常人吃冰凍水果都會損耗陽氣,病人就更加不宜了。例如西瓜,春季本來不是西瓜出產的季節,而如今到處都能看到西瓜,這種人為的反季節水果是不好的。因為西瓜本身就是寒涼的。
特別提醒處於發育時期的女孩不要吃生冷食物,因為10多歲的小姑娘正處於月經形成的時候,吃生冷食物就會導致痛經的出現,不能在月經前和月經期間吃生冷食物。因為陰寒會阻止經絡的執行造成經血不暢。
實際是陽氣不足身體運作不暢,導致濕氣的積聚,出現「熱」。實際只要抓住陽氣這個「本」,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古代醫家說寧食溫補,不食苦寒。
其實老祖宗訂的很多規矩,基本都是和養生有關系的。比如過年守歲,是為了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換個作息時間。古人敬天地,今人不敬,所以把環境都破壞得差不多了。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