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相依為命的婆媳,因感於命途的多舛,於是,發願終生持齋茹素,禮佛修行,以積福德。
媳婦平日克盡孝道,雖無甘旨美食奉養婆婆,但亦盡心盡力,使之衣食無缺,數十年如一日,種種孝行,聞名於鄉裡,人人稱揚。
有一天,年老的婆婆病倒了,雖經一段時日的療治,然身體卻已變得極為衰弱。此時,就有些多事的鄰居七嘴八舌的說:「阿婆,您之所以久病難癒,主要是由於營養不良,抵抗力不足的原故,吃些葷食即可復元,況且,您年紀一大把了,應該要好好享享清福啊!」「哎唷!阿婆,您近來臉色好蒼白,吃些油肉就好了!」就這樣,說得老太太幾無主見,心志動搖不已。
再過不久,老太太再次病倒,就在發著高燒之際,竟一直吵著要吃田螺湯,甚至表示媳婦若不順從,即是大不孝。此時,媳婦進退兩難,若是順著婆婆意思去做,那數十年來的修持,豈不毀於一旦?若不順從,又恐婆婆生氣而加重病情,惹得鄰裡罵她不孝,忤逆婆婆….。
就在這時候,聞屋外傳來「喀喀」的聲音;往外一看,正見一個小孩,手拿石頭,互相撞擊玩耍。媳婦見此情景,心生一計,到外面撿了一堆小石頭,放在大鍋裡,故意拿到婆婆的面前,洗得「啦啦」作響,一面告訴婆婆說:
「我剛才到街上買了三斤的田螺,又大又肥,我現在就去煮,多加點老薑,既能驅風寒,又有營養。」
終於,以「石頭薑母湯」,治好了婆婆的病。
病雖好了,卻常見老太太偷偷的掉淚,臉帶愁容,天天在佛前懺悔,她悔恨自己的胸無主見,誤信他人的流言蜚語,犯下這難以彌補的罪過。
媳婦知情後,連忙跪在面前,說道:
「婆婆放心!您並未開齋破戒。上次您吵著要吃田螺時,我知道並非出自您的本意,所以我用小石頭加薑母煮湯,來瞞過您啊!」說完,即端出上次煮過的那些薑母片和小石頭。
這時,老太太感激得淚流滿面,抱著媳婦,久久不放。
這位媳婦,可說是賢慧聰明之至,不但極富孝心,而且有為有守,善用智慧,使婆婆得以保全其節,令人敬佩!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廢井也。」《書經》亦雲: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修道的完成,是無「時間表」可得的,直到死而後已,才算完成。因此,均須謹慎小心我們所踏出的每一小步,否則,稍有差失,即有未竟全功、功虧一簣之憾!
活佛師尊慈示
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時刻要有警覺與覺悟的心理。所謂覺,就是清醒,就是照明一切心物,不為物慾所蔽,氣稟所拘,內外通徹圓融,率性而行,破愚癡,除貪瞋,去毛病,改脾氣。
如果,修道辦道沒有覺的存在,往往會誤入歧途,或者是人心用事,不然就會另有目的,貪圖虛名,產生不良的思想,造成心理不平衡,忽好忽壞,忽善忽惡,不是忽作忽輟,就是半途而廢,考倒別人,陰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