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自己在學院獃了五六年,灌了這麼多頂,竅訣得了不少,所以修法肯定入道了,就算不依止上師,修行也不會有問題。若真如此,那倒值得贊嘆,可是,如果只是自以為是,這些人的前景就令人堪憂了。為了衡量你們的修法是否入道,無垢光尊者規定了五個標準,加以鑒別:
1)【發願清淨為諸眾生利】:首先要看自己平時發的是甚麼願。如果眼光僅盯在今世的短暫快樂上,所發之願無非是「讓我快樂」,「讓我發大財」,「讓我工作順利,家庭平安」,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遠見的人今生怎樣都無所謂,關鍵是自己的來世,乃至菩提果之間能夠利益眾生,使他們獲得正法的利益,永離輪回的痛苦,得到無上正等覺的果位。若做任何一件事能想到這點,才是真正的入道者。
2)【行境清淨勤修勝竅訣】:凡有所行,必以清淨心攝持,勤修殊勝的竅訣,淨除內心的垢染。《華嚴經》中說:走路時我們應觀想:「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坐時應觀想:「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臨睡時應觀想:「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若能時時不離正知正念,視周圍的一切沒有不淨,眾生與佛無二無別,則說明自己的行境清淨。不然,看周圍的道友全是壞人,眼中的東西都不清淨,就不具足第二個條件。
3)【須臾也不弛散於凡庸】:心一剎那也不散於外境,對貪嗔癡、嫉妒、驕傲等庸俗分別念,根本不願與其為伍,始終能安住在出離心、菩提心、無二見的境界當中。
4)【三門善根他利為精要】:三門所做的一切善根,如身體的頂禮、口誦的咒語、心中的觀想,均是以利他為目的,任何時候都把眾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5)【調伏自相續發殊勝心】:調伏自相續中的煩惱,為眾生發起殊勝的菩提心。
摘自:索達吉仁波切《四法寶鬘論略解》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