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等不得

作者:索達吉堪布
來源:《苦才是人生》

我們孝養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後定會終身遺憾。

很多人從小對父母的態度比較隨意,一直以為父母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父母由於寵溺孩子,也不多加指責。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子女,等到想報答父母恩德時,父母可能已離開了人間,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前孔子帶弟子出游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悲切的哭聲。

孔子說:「快走,前面有賢人。」

他們走到前面一看,原來是杲魚,他穿著粗布衣服,擁著鐮鎬在道路旁哭泣。

孔子問:「你又沒甚麼喪事,為何哭得這麼悲傷?」

杲魚說:「我有三個過失啊!我少時好學,曾游學各國,而把父母放在次位,這是第一個錯誤;為了我的理想,整天侍奉君主,沒有很好地侍奉雙親,這是第二個錯誤;與朋友交情深厚,稍微疏遠了親人,這是第三個錯誤。如今我想報答父母之恩,可父母卻不在了,所以內心悔恨不已,才失聲痛哭起來。」

孔子聽後,對弟子說:「你們要以此為戒啊!」

對每個人來說,父母的生育之恩、養育之德,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詩經》中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我可憐的父母啊,生我、養我多麼不容易,而想要報答他們的恩德,這種恩德就像天一樣浩瀚無際、廣大無邊。

所以,趁父母還健在時,子女一定要多盡孝,好好報答他們,千萬別等他們不在了,才悔恨得失聲痛哭。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