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的自覺力

自覺力每一個人都有。生活中任何簡單的事情,都需要粗淺的自覺力。雖然各人有不同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在行為及思想上有不同的表現,但其人一定有相當的自覺能力則是肯定的——即他會「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想甚麼,至少到一個程度。一個完全沒有自我察覺能力的人並不是正常人。精神癥患者或植物人是兩個可能的例子。

0

這一樣東西(自覺力)雖然每一個人都有,但它很少被人類拿來研究,這是很可惜的。我在研究過佛法對此一問題的探討後,對人類文化對此一人生中重要課題的忽視程度,感到非常吃驚。

各位想想看,幾千年來人類文化中有多少傑出的人士,對宇宙中各種現象的了解作了多少孜孜不懈的研究!其成果不可說不可說。舉例來說,凡念過基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家為了解釋人類的經濟現象與行為創立了許多理論及糢型來使複雜的現象納入系統,使人能更了解經濟現象的過去與現在,並對未來作評估及預測。幾乎所有的社會科學及心理學,其目的皆是在分析整理人類行為現象本身,使我們對我們自身更為了解,而能為一個更幸福的人類未來而努力。

但奇怪的是當人類在嘗試了解自我的時候,對一件和自己很近且很重要的東西——即自我的「覺性」——不去研究,卻只對一些較遠的事物孜孜不倦地探討不已。

我並非主張知識、學問沒有價值。我要指出的是當人類在分析現象時,很顯然地忽略了一些很近、很直接,也很重要的部分,卻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些較遠,較抽象的現象上。如此發展的結果,是我們根據「不完整」的資料研究,自然得到了不是最有效,且對人類並非最有利的研究結果。

佛就是發現了這一個對人類而言很基本的事實,並對這一事實加以研究、了解的人。

i2

常聽人說,人對和自己越拉近的人或事越習以為常,視為當然而不加以註意。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佛發現眾生習慣地睜眼見色,張耳聞聲,對較遠的「聲色」等等很有興趣,卻對自己精神世界中種種很「近」的現象看不清楚。佛指出的就是眾生俯拾即是卻沒有註意的「自覺力」。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眾生皆是「遠視眼患者」。遠的東西看得很清楚,全力地研究它,卻對近的東西看不清,而被佛稱作「迷人」。

較明顯的例子就是現代工商社會中許多面臨眾多壓力的工作者,他們的生活節奏是頗急促的。許多人覺得自己永遠在「趕」,不停地「趕」——總是有數不清的人要見,地方要去,飛機要搭……當他們在一個地方,心卻老是想到下一個地方,甚至「下下個地方」。總而言之,他們心中總是有一些「東西」。那些東西一般來說都不是離他們很「近」的。而真正離他們很近的東西,像皺著的眉頭、迅速的談吐或急促的呼吸,他們卻很少註意或視而不見。

image

身念處的基礎法的修習,正是鍛煉修行人基礎自覺力的方法,讓修行人養成一種隨時隨地了知自己身心當下情形的習慣,也能把修行人粗重的煩惱調伏,使其身心皆變得較柔軟而有「能力」,能為更進一步四念的修行作準備。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