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賢宗法師
在佛學的思想裡,身體是我們修行的依憑,是一個借用的工具,我們今生依靠這個身軀來行、住、坐、臥和思考,以求達到證悟佛法之真諦,解脫生命之輪回的境界。
在世人的觀念裡,身體就是一切,我們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於這個身體。我們不願意接受身體終有一天會幻滅的事實,總覺得身體和生命會永遠存活於天地之間。殊不知生活和生存是不同的,生活是為了靈魂,而生存只是為了軀體。本來無常的東西,我們執著為恆常,所以煩惱就產生了。
所有的痛苦和煩惱都是因為觀念不正確,錯誤的認識會在我們的內心產產生毒素。這些毒素會影嚮我們的內分泌,影嚮我們的新陳代謝,影嚮我們的心理健康,長時間泡在這些毒素裡就會疾病纏身,而這一切都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
所以要正確的面對我們的身體,關照它的無常性。在身體的內部,是一番不淨的景象,這個美麗的外表之下,包裹著許多的垃圾。借助現代解剖學,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堆纏繞的肌肉、骨骼以及五髒六腑。我們引以為傲的身體是那麼骯髒不堪,而自己辛苦一輩子就是在為這個身體服務,難道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嗎?所以,佛家告訴我們,身體只是我們用來修行的工具而已。
禪修要靜下來,觀察身心的真相,遠離錯誤的認識,斷除盲目的執著。通過反思、覺察和超越,讓思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甚麼問題能困擾你了。
有些人認為這種思想是消極和頹廢的。其實是他們沒有搞清楚,佛學是求真的,它教人從更深的層面去把握世界和生命存在的真相,從而可以善待自己的人生,乃至善待萬物。
佛學的智慧是出世的智慧,超越一切狹隘。這種智慧看待事物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越人類認識事物的經驗。人類固有的認知能力,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一切都只停留在表面。打個比方,把一根筷子放進水裡,筷子看上去就像是被折斷了,可事實上筷子沒有變,只是光折射欺騙了你的眼睛。同樣的道理,耳根、鼻根、舌根等都是如此,我們的感官所接觸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而已。
禪修,就是要從內而外、從淺到深地對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更透徹的認識。當我們有了這種透徹的認識之後,再來看待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就會有一個清晰正確的判斷。如果沒有這種判斷力,那麼我們的觀念就是錯誤的,我們就會渾渾噩噩的活著,以別人的成就為成就,以別人的理想為理想,以別人的價值觀為價值觀。這樣被動的人生,是沒有甚麼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