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的緣故,我對《紅樓夢》有著不一樣的情結,以至於第一次在舞臺下看了越劇版的《紅樓夢》之後,便毅然決定離開家鄉武漢,放下學習多年的漢劇,只身來到上海,從頭開始學習越劇。很多人對我當時的舉動不解,包括我的老師和家人。其實我心裡清楚,只為了我心裡的那個「紅樓夢」。
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在我的演藝生涯之中,仍未實現我在舞臺上的「紅樓夢」,未能遂了我演寶玉的願,自此便作下了「病」。凡是有關《紅樓夢》的言論和文章,我必定要看個究竟。遇到了意見不一的紅樓迷,必定咬文嚼字去辯駁一番。所以當《解毒〈紅樓夢〉的禪文化》這本書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是一定不會放過的。
此前我看過對《紅樓夢》進行解讀的文章,可是「解毒」二字的確吸引了我。於是,我帶著批判的眼光和好奇的心理「百度」了一下作者——悟澹,出家人、作家、佛教雜志副主編……關於作者的資訊出現了一大串,這些越發激起了我對《解毒〈紅樓夢〉的禪文化》這本書的好奇之心。更巧的是他竟然也是湖北人,我們是同鄉。
無獨有偶,一次我到寺院拜訪一位朋友,竟然偶遇了悟澹法師。要說世上的事都是因緣會聚,一壺清茶,三兩好友對坐,言語談話之間悟澹法師謙和有禮,睿智健談,有著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智慧和談吐,眼神清澈如一汪潭水,永遠有著孩子般的笑容,仿佛融化了世間所有的煩惱,跟他聊天我更願意傾聽。
關於《解毒〈紅樓夢〉的禪文化》這本書,我也通過跟悟澹法師的交流,有了更多的體會和理解。書中提到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裡描寫了三十多處夢境,悟澹法師也引用了《毗婆沙》中記載的關於夢的五種解釋,對《紅樓夢》裡的人或事進行了獨到的分析,無異於一場智慧的開示!在《紅樓夢》裡,曹公不惜筆墨來描寫諸多夢境,實際上是想通過夢境來點醒世人,正如藏傳佛教噶舉派活佛噶瑪巴寫過的一首詩,「真的不忍心告訴你,這世界只是一場夢」。不禁讓人感嘆、人生在世費盡心機,顛倒妄想,以夢為真,卻也躲不過生死輪回一場夢。
我曾問過悟澹法師,「解毒紅樓」的初衷是甚麼?法師說人這一輩子,遇到情仇愛恨,愛離別、怨憎會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遇到理解。之所以叫「毒」,是因為我們都是一些病態之人,為何還笑別人的「不健康」,每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故事是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的,所以我的想法是不去挖掘,只為理解。
「讀罷楞嚴香未冷,又移清夢到禪樓」,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相比之下,或許《紅樓夢》中的開示,能把我紅塵一夢移到禪樓,隨風化為那一抹清香,縈繞在花魂之中。
回憶到這裡,我更想找一間客棧或者心靈的茶館,讓悟澹法師慢慢講解紅樓一夢。看了此書對《紅樓夢》的解毒,再無遺毒可言!
作者: 悟澹
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0
頁數: 184
內容簡介:
以禪文化的觀點來解讀《紅樓夢》,是傳統文學與佛教文學最美的邂逅,這也是《紅樓夢》的靈性之處。人生最大的可悲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在短暫的生命軌道之中,我們絲毫沒有懺悔之心,並且在這個浮躁的周邊,我們沒有辦法自我觀照,曹雪芹做到了,他通過文學形式將之呈現出來。《紅樓夢》是一本世間的經書,將世間的一切都轉達得無比完美。
《解毒〈紅樓夢〉的禪文化》得名由來很簡單,「毒」在佛教把貪、嗔、癡稱為三毒,而作者認為情仇愛恨都是毒,並且佛陀被譽為大醫王,而站在傳統文學和佛教文學的角度來解讀《紅樓夢》,作者立意以慈悲、和諧、和美、和善的角度與讀者對話,安撫大眾的浮躁心態,同時也希望用比較有哲理性的文字能夠讓大家不要再去抱怨周邊的一切,而是在傳統的文學世界和佛教文學世界中,找到真實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作者把自己定義為一個醫生,為每一位讀者的生活把脈解毒。
作者簡介:
悟澹,原名李彬,生於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早年曾用筆名「通惠觀音」簽約各大媒體,其作品深受讀者青睞,享有讀者給以「觀音」的稱號。
其茶話美文深受廣大讀者熱捧,在福建報業集團旗下《茶道》雜志等幾十家紙質媒體連載、刊登。代表作品有《纏中禪——掙紮與解脫》、《掩埋》、《與師父喝茶的時光》、《解毒〈紅樓夢〉的禪文化》、《解毒〈西游記〉的禪文化》。
文:餘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