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該想一想,如果此生不修禪定,他們的生命軌跡將會如何。下一生有多好,只看你這一生修行有多努力。也許你不再有這麽好的機會了……盡管佛陀的教導 如此殊勝,很少有人花氣力去了解它。當人們把才智完全用於物質目的時,他們對真正實質性的事情繼續無知。靈性上他們是很愚蠢的……世間的聰明,根本不能與 佛法的智慧相比。我樂見聰明人出離世間,把註意力轉向佛教修行。”
阿姜潘那維多 (1925-2004) 師承泰系林居傳統的西方籍僧伽中,先驅者當屬尊者潘那維多。原名彼得-摩根,1925年10月19日出生於南印度一個英籍工程師家庭。七歲回國受教育,二 戰結束時畢業於倫敦法拉第電機工程學院。先後在印度、英國任電機工程師,此間大量閱讀東方哲學,對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升起信心。他於1955年10月在倫頓 受沙彌戒,後往泰國受具足戒,1956年7月回國,住錫於英國僧伽信托會的小佛寺。慢慢地,其他三位英籍比丘各自還俗,潘那維多比丘獨自照料寺院,克盡職 責,獨力宣法。盡管如此,他感到自己的禪定經驗尚不足祛疑,深知無可靠善知識的缺憾。五年後另一位西方籍比丘來到倫敦,於是他移交寺院,只身於1961年 11月回到泰國。當時他認識一位做地質普查工作的泰國居士,於是請他協助查訪全國最優秀的禪定導師。最後這位友人爲他引薦了阿姜摩訶布瓦。數次面見之後, 潘那維多比丘請求以他爲師。他於1963年2月加入了偏僻的帕邦塔寺,1965年4月重新受戒,從此潛心修練,直到2004年圓寂,在帕邦塔寺定居41 年。尊者潘那維多心性精細、平穩、多智,生前爲帕邦塔寺副住持,常在染棚爲來訪者答疑,深受尊敬。
在2004 年时, 摄像 摄影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加之阿姜潘那维多又是泰国非常知名的高僧 (修正非常精严的林居系统的第一位西方籍僧伽,从师阿姜摩诃布瓦)
当时伴随葬礼开始到结束,天空景象变化(日晕光环产生—葬礼结束 日晕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