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端願太尉問曇穎禪師:「禪師!請問人們常說的地獄,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曇穎禪師回答說:「無中說有,如同眼見幻境,似有還無;太尉現在從有中生無,實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獄,為甚麼心裡看不見天堂呢?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太尉內心平靜無憂慮,自然就沒有疑惑了。」
太尉發問:「那麼,內心如何無憂慮呢?」
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思量。」
太尉又問:「不思量後,那心歸何處啊?」
曇穎禪師說:「心無所歸。」
太尉再問:「人如果死了,歸到哪裡呢?」
曇穎禪師問:「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啊?」
太尉說:「可是生我早已經知曉了的。」
曇穎禪師又問:「那麼,你說說生從何來?」
太尉正沉思時,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只在這裡思量個甚麼啊?」
太尉說:「是啊,何必為此自尋煩惱吶。」
曇穎禪師說:「一切源於你內心不靜,所以才會讓憂慮來襲。」
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從哪裡來?
幸福應從內心清淨中來,世界上的種種繁華虛榮,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刺激只能片刻,無法永恆,運用耳、鼻、舌、身、意所求來的感官快樂往往是暫時的,好比看一場電影或一場音樂會,曲終,場散,終有結束。
世間的真相就是無常,有生必有滅,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離,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何必過於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會發現在這浮躁喧囂的無常世界,獨有一片安靜的心空。
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人心就像一汪活水,人心如果散亂,就如同被攪渾的活水。這樣人會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常常隨著別人的意見而走,會受別人評價的影嚮,會活的很累,這樣的人,怎麼能感受得到幸福呢?
相反,內心清淨的人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嚮。這樣的人才能認準自己的幸福,才能朝著幸福邁出堅定的步法。
想起一則禪宗的故事,樹葉在風中沙沙嚮,有人說是樹在動,有人說是風在動,真正動的是甚麼呢?大師說:「是心動。」動蕩不安的心靈,是不能在靜穆中升華,更不從中體現幸福滋味。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