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說明「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既然如此,那麼受想行識,即我們的感受、念想、行為、意識,也都是如此。即: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為了行文的簡略,以「亦複如是」帶過。
總括而言,仍然是在深入剖析「五蘊皆空」這一核心思想。色、受、想、行、識所形成的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
既然五蘊是空,五蘊非我,那麼「我」和「我的」煩惱痛苦就不複成立,當下即是解脫。那麼其他的人,乃至一切眾生、一切事物,也都無非是緣起幻現,沒有真實的自性可得。
金剛經言:「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菩薩發大悲心,持一切善法,度一切眾生,如此之大的功德,卻不覺得自己做了甚麼,為甚麼?就是因為他「照見五蘊皆空」,具備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壽者相的般若智慧。
「說食不飽」,只有親口品嘗到美食,人才能吃飽。我們不但要從思想上明白這個道理,更須在實修中證得這個真理,才能真正得到心經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