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根源是甚麼?

境如風雲隨緣現
心如晴空不動天
不快樂的根源是甚麼?
因為我們的快樂有條件。
有錢才快樂,有愛才快樂,
有贊美才快樂,有理解才快樂……

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凡此種種,這些快樂都有一個或多個前提條件。這些條件或者說因素,佛法稱之為「緣」。

快樂如果依賴於條件,無論甚麼條件,都必然遵從「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不斷變化,一旦條件不再成立,我們就不再快樂,而感到痛苦。「著急」、「上火」、「煩」、「糾結」、「鬱悶」,有大把的詞語描述這些苦,佛法歸結為一個詞:五蘊熾盛,就是因種種欲望、要求、想法得不到滿足,而產生身心焦慮,如熱火煎熬。

佛陀早就認識到這種快樂的短暫和虛幻,其本質乃是「苦」,即不究竟、不圓滿,因此提出「心無所住」。我們不要把心執著於任何地方,不執著於任何外緣,也不執著於任何內在的念頭,就好像一片天空,任它風流雲散,天空本身無所依傍,清明朗澈。

這是一種「無所依的快樂」,真正的至樂。這是全然覺知的快樂,是純然從內心生起的快樂,是永恆的、自足的快樂。

讓我們「心如晴空」,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從容面對人生中的順逆悲喜,時時自在淡定。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