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化我們的負面情緒?

空虛,恐懼,無聊,焦躁,不安。。。。。。許多人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些負面情緒中沉浮,應該如何轉化呢?

記住一句話:煩惱即菩提。我們不必抗拒這些情緒,只要提起覺照,如實地看到所有情緒的生起。

甚麼是如實?對於這些情緒,不要認同,也不要排斥或逃避,只是觀察、覺知,就好像在這些情緒的背後,還有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念起即覺,覺之即無」,這是禪修的關鍵心法,也可用作我們日常對待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怕情緒起,只怕不覺知」。當有情緒生起的時候,你只要及時覺知到,不被它帶走,然後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看到我在生氣」,「我感受到我很傷心」,「我覺得我很委屈」等等,把這些情緒通過「說」的方式,更好地使自己覺知到。你會發現,當你只是「覺知情緒」而不是排斥、逃避、評判它們的時候,這些情緒自然就會淡化、消散。

通過做這個覺知情緒的練習,你會明白,原來所謂的負面情緒,只是因為自己的「我執」和「我見」才生起的,當我們保持覺照,不取不舍時,就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既然「無我」,「我的情緒」又從何而來?好比是一條無人的空舟,如果被其他的船撞到了,空舟會生氣嗎?

image

如果你的覺照力尚不足以看破情緒,還有一種方式,觀呼吸。在情緒生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幾次深呼吸,然後自然地呼吸,把註意力放在呼吸上,觀察自己的入息、出息,入息、出息。你會發現,當你在觀呼吸的時候,內心會越來越平靜,原有的那些情緒漸漸和你遠離。因為我們借助觀呼吸的方式,提起了覺照,你會從中體悟到《金剛經》的那句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我們要明白一點,無論情緒如何起伏,能知能覺這些情緒的覺性是如如不動的。覺性就是我們的清淨本心,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真如佛性。所以,只要能回到這個原點,那就沒有甚麼情緒可以困擾我們了。打個比方,情緒就好像天上的浮雲來去,而我們的心就像天空,無論風雨雷電,天空是一切不染,一切不住,澄澈透明的。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哪還會有甚麼情緒能讓我們煩惱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