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明白名利的無常,一旦失去就不會覺得天崩地裂;當你懂得感情的無常,遇到變故也不會尋死覓活;當你懂得生命的無常,親人去世也可以坦然面對。
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是絕對靜止的,全部都在運動變化,這就是佛教所謂的「無常」。
正因為無常,我們的快樂不可能永遠,它可以隨時變成痛苦。如《四百論》雲:「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凡是無常的法,就一定會壞滅;只要會壞滅,則非真正的快樂。
從前,有個公主美麗動人,父王十分疼愛她。她要甚麼,父王都會想方設法滿足她。
一天下大雨,王宮院子中的積水濺起許多水泡。公主見了非常喜愛,於是向父王要求:「我要用那水泡穿成花鬘,裝飾頭髮。」
國王說:「這是不可能的。」
公主就撒起嬌來,說得不到便要自殺。國王嚇壞了,只得召集全國的巧匠,命令他們給公主制作水泡花鬘。
很多年輕的工匠對此無計可施,特別苦惱。
這時,一個老工匠說自己有辦法。國王非常高興,就叫公主親自當「監工」。
老匠人對公主說:「我只會穿鬘,不太懂水泡的美醜,請公主自己挑選。選完了之後,我好給你穿成花鬘。」
公主便興致勃勃地去選水泡。結果忙了半天,一個都沒拿到。最後,她累得精疲力盡,一轉身跑入王宮,向父王說:「水泡雖然很好看,但拿到手中一刻都留不住,我不要了!」
可見,把無常的東西,執著為常有,殫精竭慮地想得到,這無疑是一種愚癡之舉。
世人的痛苦,皆源於各種錯誤的執著。若能懂得無常之理,對一切不會太執著,痛苦便不會那麼強烈了。比如,當你明白名利的無常,一旦失去就不會覺得天崩地裂;當你懂得感情的無常,遇到變故也不會尋死覓活;當你懂得生命的無常,親人去世也可以坦然面對。
從前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婦女,丈夫拋棄了她,她唯一的孩子又死了。
這個婦女痛不欲生,抱著孩子的屍體來到佛陀面前。請求佛陀大發慈悲,無論如何要救活孩子,否則,她也不要活在人世上了。
佛陀說:「要救你的孩子並不難,只是你必須向沒死過一人的家裡討一粒芥子,把這個給我,我就能救活這孩子。」
這個婦女就挨家挨戶地找,但沒有一家從來沒有死過人,最後她終於明白了:人總是要死的,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平等。於是對孩子的死,就沒有那麼放不下了。
古人也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就是無常的規律,任何人均無法超越。若能通達這一點,你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發生任何變化、遭受任何打擊,也不會萬念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