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哲學

林達雄 節錄編輯

一、序論

彌勒菩薩簡介

「彌勒」是菩薩的姓,是梵語,意思是慈氏,號阿逸多。因菩薩多劫以來修慈心三昧。以慈心教化眾生,所以又稱慈氏菩薩。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說到過去有一亂世,那時有一個「大婆羅門」,名叫一切智光明,因為是亂世,沒得吃,經歷七日。森林裏有五百隻白兔,其中一隻母兔王和她的兒子,為了救一切智光明,所以自殺了,希望將自己的屍體留給一切智光明食用。但是一切智光明不忍心吃這兩隻兔子的肉,於是燃火自殺而死。釋迦佛說,一切智光明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白兔王就是釋迦佛自己。彌勒為釋尊的弟子,並為授記,以後,會在此土成佛,在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廣度眾生。釋迦佛曾預言,他「次當作佛」。他在十二年後,會上生到「兜率陀天」。

彌勒祖師為了三期普渡收圓之使命,屢次倒裝下凡,以成就此殊勝之因緣,以示現他的「慈心三昧,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俱凡夫身,不斷諸漏」不可思議,高瞻遠矚,慈悲渡眾的祖師本懷。使我們一貫道弟子能在家修行,既可修道又能盡孝,兼顧到家庭倫常。

二、彌勒淨土──兜率淨土及人間淨土

在彌勒經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思想──兜率淨土及人間淨土。因為各人身心所作的業行有善惡的差別,所感召的依報國土也就有淨、穢之分。淨土是清淨佛土,是佛、菩薩、聲聞、三乘聖賢清淨身口意三業所感召的莊嚴微妙淨土;穢土是凡夫所住的五濁賤世,是眾生造下煩惱惡業所感召的穢土。

在一般的宗教中,都只注重死後靈魂的歸屬,如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其他宗教所敘述的天國,而忽略了當下生存的人間、世界。惟獨彌勒經中兩者都注重,要我們的靈性不僅可上生到兜率淨土,而且在那兒修行、再充實之後,又可追隨彌勒菩薩下生到人間,幫助彌勒菩薩實現將五濁賤世變為人間淨土的宏慈大愿。現在來看看彌勒經中的兩個淨土──兜率淨土及人間淨土。

1. 兜率淨土

兜率淨土是佛、菩薩、聲聞所共住的清淨國土,兜率內院為最後身菩薩所住,此天宮之特別區,經常為聖者及天眾說法,然後一同下生人間。在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中預言彌勒將在釋迦佛說法後的十二年後往生兜率陀天:「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對兜率天(兜率淨土)之勝境的描寫:「一一寶宮有七重垣,一一垣七寶所成,一一寶出五百億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億蓮華……。」

那些人可上生兜率淨土?眾生均可。只要他「諦觀(彌勒)眉間白亳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以及「勤修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只要「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清淨,不求斷結,修十善法」。「欲為彌勒作弟子者…心精進,不求斷結…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2. 人間淨土

在《彌勒下生經》中,描述了未來世界的景況,乃一人間淨土。未來的人間都市──翅頭,未來世界──閻浮地。未來「人間淨土」的幾個重要特色:

土地遼闊、科技進步、交通發達。工商進步、農業發達、經濟富足。環境優雅、井然有序、沒有污染。醫學發達、人民健康、壽命極長。教育普及、人民善良、親慈子孝、老有所終。治安良好、 夜不閉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無天災人禍。

三、彌勒的修行哲學

1. 慈悲濟世。2. 易修、安樂修而非苦修。3. 有教無類,普渡眾生,不管眾生的根性是上品、中品、下品、下下遲晚流或最下根智,統統都渡。4. 不殺生,慈悲對眾生。5. 樂觀、積極、為他、為眾生、為實現人間淨土。6. 修忍。彌勒哲學的一大特色是兜率淨土與人間淨土,兩者是一體的,兩種淨土都實現了,任務才算是完成。上生兜率淨土並非為追求天國享受,而是要接近彌勒菩薩,聽法除疑,充實自己,將來再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實現彌勒菩薩人間淨土那更宏大神聖的使命,最後龍華三會聞法,授記作佛。

四、一貫道是奉行彌勒的修行哲學

一貫道信徒追隨彌勒祖師修行,也是「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不必拋家棄子,放棄一切,出家修行。能在家修,聖凡兼修,既可修道又能盡孝,顧到家庭倫常。一貫道是先得(道)後修。在世間修,到兜率天,聽彌勒祖師講法除疑,繼續修。然後再追隨彌勒祖師下凡渡眾生,完成彌勒祖師實現人間淨土的宏慈大愿。

求道時,點傳師用燈的火光在我們的眉間一點,「諦觀(彌勒)眉間白亳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就可上生到兜率天。

後記:本文是後學節錄、引用佛經及前賢大德們的文章,整理編輯而成。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