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出水火

苦氏的弟子為梁•絳秋紮,系梁區裕珠上部人氏,是一位比丘,他在色尾卻座前求得諸教授後而西上。梁師將諸教授傳授給梁•協饒郡勒。這位梁•絳秋紮師,後來在後藏嘉瑪業鄔喀山上修行,現在還留有遺跡。在那山邊之上他的身軀如雲漸散無餘而消逝。

梁•協饒郡勒到欽普、紮吉漾仲、烹波伽等處駐錫。最後在烹波伽的烹穹樹惹山安住時,那烹波伽的神山頂上有一株柏樹,他的衣服、念珠和書夾等物都放置在樹上,身軀全無餘留而消逝。此師的弟子是阿閨黎壩貢。當諾謨哇、汝巴壩地方發生亂事時,其母說:「這孩子六兄妹都同名,現在將此子寄托給阿闍黎梁•協饒郡勒,只要不死也就可以了。」當壩貢滿16歲一直寄托在梁師近前時,梁•絳秋紮巴牽一鹿來到烹波伽、漾仲和欽普等處,以此都叫他梁夏哇金(梁有鹿師)。當他最後來到烹波伽時,他對梁壩師徒說:「我給你二人表演一場游戲看吧!」於是阿闍黎協饒郡勒和壩貢二人站在左右看著,他站在中間霎時不見,只有一股旋風在旋來旋去入於火中而去;繼入於放水祀朵瑪盆滿盆水中而去;忽起一陣大風沙,他頓然又來到阿闍黎近前。這些現象都是在風和風沙還未渙散中而來到。此師曾說:「由智慧雖見無可修義,但於語教如果能不散亂地修養,則不難獲得自在。不散亂中修養實為重要!」

此後有一時間壩貢前往濃密的森林中時,遙見他們住的茅屋起火紅燄上騰,心想阿閣黎未燃火,這是為甚麼,去看一下。到茅屋一看沒有甚麼發生,問阿闍黎這是為甚麼呢?」師說:「是我在修火觀。你沒有想起梁•絳秋紮巴的行跡麼?」又有一時他見阿闍黎住處,有水滿盈,其上還有火。阿闍黎對他說:「我未在時,你到神山頂上去觀看吧!」於是他去到山上散悶,本來想明晚可到,但是未能到達。直到到達山頂時,阿闍黎已身無餘留而消逝。

「雷聲與空無別」

大德鄔巴細波,其上師曾傳授給他以耳傳大寶教授,他精修而獲得功用。以此他到芒裕區貢壙寺時,生起大圓滿平等的證悟,7天不失。後從尼泊爾募化得供具而來到芒裕區貢壙寺時,炎熱不斷侵襲而患病。只好將物品寄放在城中,去到山中修行。以此又發現大圓滿平等的悟境,一切土、石、山、岩都毫無阻礙。

而且知道無任何所需,將回寺就職的一切順緣物品隨便拋棄,只剩7只成套的供水杯。心想:「由於上師的恩德,我才能現起這般悟境,因此,這套水杯應當供於上師。」想後攜著水杯而行,走到中途又將水杯拋棄,才感心中舒適。又思想著上師的恩德而來到寺中時,覺得到上師座前去的念頭也應放棄,於是自責道:「嘿!你有幾許放不下的呢!」於是又回到山中去修行,由此獲得諸乘教法無一遺漏地朗朗現起,而諸色法又如奔騰而下的瀑布,無有停留中,全然是現空無別。

有一次在野汝區巴閣鋪住的時候,小棚屋上降下霹靂,而且轟擊到臥具上。當時,只有本區前來作輔助求加持的一個可愛的小孩,但安全無恙,無任何創傷。孩子問:「打了雷嗎?」他說:「或許雷擊了這兒吧。」又問:「擊壞甚麼了沒有?」他答:「因為嚮聲與空無別,雷哪裡有自性呢?!」這位大瑜伽修士諸如此類和他種的功德是很多的,可他仍在他的叔父徒眾座前啓問教法以決諸疑,並且撫育寺中僧伽。就這樣精修之餘撫育僧眾達18年之久,享壽70歲時逝世。

來源:《聖行與妙果》

才旺瑙乳編著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