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死亡

每種宗教、文化都有關於生死與靈性的討論,包括:從生到死之間的變化、對死亡的看法與態度、死後世界的描述、死亡過程中的心念掌握等,大都承認死後世界的存在,以及生前的作為影響死後去處。

死亡

佛法揭示生命的轉換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每期雖有不同生命體及現象,但是生命本質卻持續存在,不曾消失。生死、死生是連續的循環,死亡不是結束,是生命另一期的開始。每個階段的心性成長會直接影響下個階段的去處。因此,佛教很重視瀕死過程中的心念引導。

基於此,佛教對臨終者所說的語言、行為與環境之影響心念特別重視,對剛過世的往生者,還會在四十九日內透過誦持經典、說法開示、法會等方式助其提起正念,以求往生善處。這樣的作法在漢傳及藏傳佛教中,持續了千年以上的傳統歷久不衰,對臨終者的善終與家屬的悲傷輔導,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如何面對死亡?
世間無常、人命旦夕,死亡何時來臨往往無法預料。但佛法卻教導我們不必焦慮,以感恩及歡喜心面對「生」與「死」,並隨時為死亡作好準備。在一息尚存時學習佛法的見地與行為,並經常反省死亡的意義和無常的多面,幫助自己恆常修持法門,涵養慈悲心及信心,如此,當面臨死亡時,即使是突然意外且遭逢巨大的痛苦(例如:因車禍、登山、溺水……等殞命),心中也不會有辛酸、悔恨、畏懼,只會產生信心,並在慈悲心引導下,安詳捨報,往生佛國淨土。

眾生隨業流轉,生死都做不了主,但卻可以在活著時珍惜生命,盡今生的責任努力奉獻,成長自身智慧,提升生命意義與品質,並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如此即能從「隨業生死」轉為「超越生死」。(摘自聖嚴法師《生與死的尊嚴》)

二、死後的世界?

(一)死後的型態-中陰身

從人一死亡到投生前的階段稱「中陰身」,除極善、極惡之人,一死亡即升天或直墮地獄外,一般人皆因善業惡業未定,會經歷中陰身時期,待業緣成熟以便投生。故從死亡開始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都可能是中陰身投生關鍵期間,四十九天後會投生他道。故於中陰身期間為之念佛求生西方尚可得度。「中陰身」因無肉體束縛,故具五種自然能力(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但不是一般所稱的「鬼」(鬼是六道之一,僅為投生型態之一種。)

(二)死後的去處-「輪迴生死」或「解脫生死」

「六道」為眾生生命型態,由上而下依序為「上三道」(天、人、修羅道),及「下三道」(畜生、鬼道、地獄)。眾生在死亡後,便會依生時所造「受報投胎」。六道眾生,生死無法自主,只隨業受報,生生死死不斷往來六道之間稱為「輪迴」。惟有「人道」能受苦受樂、分辨善惡,故有造善、惡業能力。因此把握人身奉行善業,便能在這一世結束後,往生善道甚至依持佛法,修行「戒、定、慧」三學,斷除煩惱出離輪迴,解脫生死成為小乘阿羅漢,或自主生死成聖位菩薩,及至於解脫生死開悟成佛。

(三)往生受報的原理
死後會投生何處,最主要依據以下三種因素:

1.隨重:視善業、惡業何種分量重,便投生至該道。(臨床法師因此注重病人從生命回顧的陪伴中,肯定其人生價值、善業,對於愧疚之事能有機會懺悔,令心回復清淨)

2.隨習:無大善、大惡時,會隨時生前特定的強烈習氣,投生至相應之道。(臨床法師則誘發病人能更上一層發願學習菩薩道的精神,期望來生慈悲心性更成長)

3.隨念:視臨終時的心念而決定去處。(基於此,臨床法師重視末期病人靈性課題的舒緩、改善,令病人心無掛碍,並以佛法開啓智慧、慈悲,超越生死的恐懼。在瀕死過程則注重引導與親友的互相感謝、祝福、道別,與開示佛法幫助提起正念。)

死亡

三、解脫生死的法門?
佛法能致現生、後世之福。平日修持佛法的人,不但在活著時「身心自在,利人利己」,死後更能往生善道,甚至解脫生死。因此,能否順利往生,最重要是平日修持與準備。死後由親友代做佛事雖有助往生,但遠不及自己在生時的修行,故佛教徒平時若能用功修學佛法,將法門熟練到融入自性,並用之來反應任何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使死亡不期而來,都可成竹在胸解脫自在。修學佛法有二大類:自力法門、他力法門。修學內觀、四念處者是謂自力法門;仰仗佛菩薩的願力的念佛法門是為他力法門。在臨床,與自力法門相應的病人,法師大都以觀呼吸的「安那般那念」傳授病人受持修學。他力法門的念佛法門比起內觀等自力法門,普遍地被一般民眾所接受。念佛人以往生淨土為志趣。淨土是諸佛以慈悲心廣大誓願所成就,提供眾生得以往生,進而「解脫生死」。「淨土」又稱「佛國淨土」,是有別於「六道」之外的去處。若眾生依持某法門便得以求生該淨土。

在無數的淨土中,「西方極樂世界」最為人所熟知,是無量久遠前,由西方「阿彌陀佛」所成就。凡所有眾生,即使造了五逆十惡,只要深信且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一心不亂專持「阿彌陀佛」名號,不但能消除現世煩惱及過去罪障,得種種利益,臨終時更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此蓮華化生,壽命無量,永離生死流轉之苦,享受莊嚴勝妙之樂。並在淨土中繼續薰修佛法,直到證入聖果,再回來救度眾生,這就是「往生西方」的由來。而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的念佛法門,是現在眾所熟知的「淨土宗」。修習「淨土法門」之人,平時常念阿彌陀佛,念茲在茲,即使遇臨終時,佛號仍會自然由心升起藉此念佛因緣定可往生極樂淨土。

(以上取自「蓮花往生淨土手冊」)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