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心思和情緒,從睡醒起來,再到進入睡眠的時候,在這一天的生命历程中,能夠數得清、記得全經過多少思想、亂想、幻想嗎?至於其中所起浮生滅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情緒,就更不用說了。而且這些複雜萬分的思緒,在我們進入睡眠時,還會如多面鏡子般地互相曲折反映,幻化出各種奇怪難解的夢!誰能把此心思緒,清清靜靜、平平安安地常時擺在一個清明、清靜、安祥的境界中呢?恐怕是絕對不能做到的吧?答案是:能夠做到的。問題是人們不知道自己怎麽來「知止」。所以我常說,英雄可以徵服天下,而不能徵服自己。聖人之道,首先要徵服自己,不想徵服天下。徵服天下易,徵服自己難。降伏自己的心思而反歸平靜,初步能做到如老子所說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才能漸漸達到「知止」而進入「明德」的果地。
在這里,我們再借用禪宗一首偈語來說個明白。一生嚴格教化子弟的臨濟大師,在他臨終時,還寫了一首偈語,特別垂示弟子們要嚴謹修行,不可懈怠。他說:
沿流不止問如何
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稟
吹毛用了急須磨
這首偈子的文字意思是怎樣說呢?第一句:「沿流不止問如何?」是說:我們人的思想、欲望、情緒、意識等等,由生到死,每一天,每時、每秒,所有這些心思,猶如一股滾滾洪流,滔滔不絕,對境動心,或起心造境,綿延不斷地流動,永遠無法使其停止,自問、問你,怎麽辦才能得止啊?
第二句:「真照無邊說似他」。但要自己反省,認識自己天生自性本來就有一個「能知」之性的作用存在。要自己提起那個「知性」,如無邊際的照妖鏡一樣,自己來看住管住那些妄想和妄情。猶如自己註定視線,對鏡照面,一直照,不動地照,漸漸就看不見鏡子里的面目幻影了。鏡子清靜了!空靈了!如果這樣用功反省反照,那便可以說很像接近他了!他是誰?勉強說:他是道啊!但是即使是這樣,還只能說好像似他,但並非是究竟的大道。
第三句:「離相離名人不稟!」。這是說,人的生命自性究竟的道體,是離一切現象的名和相的。但是人們始終自己不明白,自己不理解,也就不清楚。它也不是永遠稟(秉字通用)賦在你身上。因爲此身長短是虛空啊!
第四句:「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是古代形容鋒利的寶劍,只要把毛發對著劍峰,一吹就斷,它太鋒利了。這是形容人們的聰明智慮,不管你有多麽鋒利,多麽敏捷能幹,如果不能隨時回轉反省自修而還歸平靜,包你很快完蛋,而且此心被習氣所污染,就如滾滾旋轉的車輪,不停不回,墮落不堪了。所以說:就算你聰明靈利的像一把吹毛寶劍一樣,也必須要知道隨時隨地,好好保養它,輕輕一用,就必須再磨礪幹淨啊!
臨濟大師到底是禪宗五宗的開山之祖,他這一首偈子,我欣賞佩服之極,它把性理修養和文字,輕輕易易地聯結在一起,決非一般詩人所及。現在,我們借用他來說明「知止」的學問修養境界,應該比較明白了!好了!這一節,講到這里,我們也應該「吹毛用了急須磨」了!
——南懷瑾《原本大學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