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要有體系有傳承

我們研究一個宗派,一定要把體系抓住,這樣子你這一宗是完整的。我們這個錄音機也好,甚麼機器也好,再小、再差,哪怕是國產品,只要你是體系完整的,都能起作用。體系不完整的,再你是進口貨,甚麼名牌,只要你體系是亂的,沒有按了線路裝的,一點作用都不起。

所以說學法這一點要抓住,你費了很大的辛苦,得了很多的資料,零件弄了不少,結果兜攏來沒有一個體系,甚麼作用都不起,你白辛苦一陣。所以說學法還是要智慧,沒有智慧抓不到體系,你是白幹了。當然這個白幹,不是說甚麼都空置了,你那麽多零件,碰到一個有智慧的人,給你湊起來,還可以造個機器,但是你沒有智慧,你湊不起的,對你來說是白幹的,你以後只有碰到善知識,給你湊攏來,那麽你現成的資料也可以兜一個機器。但是你沒有這個善知識,自己又沒有這個智慧的話,你那麽多資料對你說毫無用處。

有的人盡量要這個書、那個書,甚麼都要,房間里最好書堆在里邊,自己泡在書里邊,以爲這樣子智慧就如海了。沒有體系的話,智慧沒有如海的,反而弄得矛盾百出,學到後來,自己把自己都搞不清楚,甚至於反對佛教都有的。他想不出道理了,怎麽一會兒這麽說,一會兒那麽說。他就抓了一些偏見,以自己的解釋來解釋,說佛教是矛盾的,佛教是亂,好像是根本沒有體系的,是東湊西湊,湊起來的,甚麼亂說話都來了,還自以爲高明。所以說你自己不要相信自己,自己是煩惱統治,決定要相信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就是佛,那麽他等流下來的祖師,就是這一些人。所以我們要傳承也是這個意思,傳承就是他師承一個個教下來的,他畢竟有佛的氣味。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講一下,在《三皈依觀》里邊有這個,就是傳承的意思。有一個欽差大臣,他到雲南去。到雲南去呢,這個人的身體,在雲南的水土不服,那是盡害病。他這個事情不去呢,任務完成不了;去,盡害病怎麽辦呢?有人就給他想個辦法,把他家鄉的水,拿一口袋嘛。他們以前是沒有汽車甚麼了,裝個皮口袋用馬馱起。

那個時候的路程呢,沒有汽車了,沒有飛機了,這是走一天的路程,到了一個站口,一個驛了,這叫作驛口,那個地方,你把馬放下,把水就倒在那里的井里邊,然後把倒了家鄉水進去的井里的水再弄一口袋,再往前跑。就是家鄉水不換的話,要臭的了。

那麽到一個站把水倒在井里,然後把有家鄉水混進去的水,裝一口袋,馱馬上再走一天。再走一天,再到第二個站口,又把水倒下去,再把里邊的新鮮水跟那個摻雜的原來的水,再拿一口袋,再背上去。你想,從當時的京城跑到雲南的昆明,那有好多遠呢?不曉得要幾個站口了。那麽這個水呢,倒下去、拿出來、倒下去,那家鄉水的味道淡得不得了。但是就是這個水,那個欽差大臣吃了,水土毛病就沒有了,因爲家鄉味道還有一點。

這個甚麼意思呢?就是說祖師雖然一代代傳下來,很遠很遠了,是不是佛的本身氣味都沒有了呢?還有一點,它還起作用。經過那麽多換了水的話,他一吃,水土毛病就會好,那就是說有傳承的,師父一代代傳下來,師父跟弟子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是他的作用是有的,你只要吃了他的水,你這個水土病就會好的。所以傳承的這個師承就是有這個作用。

那麽簡單的話,就是說一根電線了,一根銅絲或者一根鐵絲,甚麼鐵夾子,沒有甚麼高的價值,但是這個電線沒有斷,通電源的,這個就不一樣了。你再高級的,金的絲也好,甚麼絲也好,你沒有通電源,你還是一根線了,開不了機器的。這個線雖然差,哪怕是個鐵鏽的,鏽了的鐵絲,但是它有電源的,從他一直到師承,到釋迦牟尼佛,沒有斷的,他電源開過來了,機器就開得動,所以不要輕視了,這是傳承的意思。(來源:智敏上師《俱舍論頌疏講記》)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