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才是青春】你幸福嗎?

古往今來,人們總認爲,達到了外在的某個標準,便會獲得幸福。但事實上,當達到這些標準時,也不一定真的幸福。

世人天天從早忙到晚,唯一追求的就是幸福,但結果得到了甚麼呢?大多卻是不同程度的痛苦。之所以出現這種反差,往往是因爲沒有認清幸福的真相。

有些人認爲,只要滿足了暫時的需求,這就是幸福。

2009年,英國舉行了一次「誰是最幸福的人」的徵文比賽,收到全世界一百多萬篇來稿,最後,評委選出了四個「最幸福」的人:

成功完成一例手術的外科醫生;在沙灘壘城堡的兒童;給嬰兒洗澡的母親;與心愛的人走上紅地毯的新人。

以世間的眼光看,這四個人都非常幸福,他們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可是,如果深入分析:他們真的幸福嗎?答案就不一定了。

兒童在海灘玩耍時,所壘的沙灘城堡若一下被海浪吞沒,他的幸福還在嗎?給寶寶洗澡的母親,如果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她難道不痛苦嗎?醫生這次的手術非常成功,但下次萬一失敗了呢?跟心愛的人步入婚姻之後,生活會事事盡如人意嗎?

佛教中講萬法是無常的,所以,不能過於執著有些事物。如果認爲有錢就會幸福,或者結婚就會幸福,那麽你也該想想:夢寐以求的這一切,假如失去了怎麽辦?這時候,還有幸福可言嗎?

還有些人認爲,離開了痛苦——比如現在頭特別痛,過一會兒不痛了,這也是一種幸福。

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曾說,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反抗種族歧視入獄27年,後來他在《回憶錄》里說,坐牢時每天曬半小時太陽,便是最幸福的事。

當然,如果他們的幸福觀成立,對照起來,絕大多數人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光明,每天也可以曬半小時太陽,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幸福的感覺。

古往今來,人們總認爲,達到了外在的某個標準,便會獲得幸福。但事實上,當達到這些標準時,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好好思考就不難發現:幸福跟外境並沒有太大關系,它只是內心的一種滿足。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