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祖達摩九傳至百丈懷海(南岳懷讓系)及藥山惟儼(青原行思系)是「如來禪」。「如來禪」就是跟佛祖說的法相似的本色禪,沒有機鋒,不用棒、喝,沒有門庭設施,沒有建立自己的糢式和規範,三言兩語就能對機,就能夠印心,除了所用詞匯和方法有些不同之外,大致跟方等經論沒有多大差異。
到十傳黃檗希運及溈山靈佑(南岳系),機鋒就出來了。十一傳至德山宣鑒(青原系)、臨濟義玄(南岳系),即是有名的德山棒、臨濟喝;棒、喝交馳,風掣電閃,如此一來,別樹一格。從達摩到六祖、南岳、青原、馬祖、石頭……及經典上少見的範例和手段都出現了,他們的特色,是沒有道理可講,他們的好處,是展示出法的人格化。
把「如來禪」和「祖師禪」明顯劃分的是香嚴智閑。《指月錄》上說:智閑禪師開悟後,曾有頌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溈山聞聽,對仰山說:「此子徹也。」仰山道:「待我親自勘過。」遂去南陽覓問智閑:「聞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香嚴複舉前頌。仰山說:「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更說看。」智閑又頌曰: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仰山說:「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智閑複頌道:「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回報溈山:「閑師弟會祖師禪了。」
從此,「如來禪」和「祖師禪」分成了兩個階段,但並非把禪分爲兩種。
(選自《中華禪風的演變》,1984年,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