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告訴你:甚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佛法的中心精神,
是無自私,無條件地為眾生服務。
真正的大乘佛教修行人被稱為菩薩,
菩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眾生的服務生。
所以,佛法與封建迷信完全是兩回事。
世上既沒有人格完美無缺的凡夫,
因為我們都有煩惱;
世上也沒有徹頭徹尾的壞人,
因為他們都有佛性。
有人幹壞事是因煩惱而起,
通過理性教育都可以變成好人,
甚至可以成佛。

有人說我不學佛,因為有許多約束。
其實佛教並沒有教條性的約束。
理性的約束是必要的,
我們不該回避。
不學佛就可以不遵守善因惡果嗎?
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因果是自然規律,與信不信沒有關系。
比如說,不相信火能燒傷手的人,
難道就不會被火燒傷嗎?

有一天,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
親人朋友送給我們的一切都帶不走
但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慈悲和智慧,
卻是可以帶走的。
天下所有的眾生,
都跟我們一樣,
希望自己擁有幸福
所以,我們不應該破壞任何生命的幸福;
天下所有的眾生,
都跟我們一樣,
希望自己遠離痛苦,
所以,我們不能給任何生命制造痛苦,
這是佛教的平等觀之一。

雖說人類的欲望是發展的動力,
但我們必須知道,
欲望既能讓我們向幸福的方向發展,
也會讓我們向痛苦的方向發展,
所以它永遠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因為被蚊子叮而發癢的時候,
用手撓癢暫時會感到舒服,
我們因為欲望而心裡發癢的時候,
用物質去「撓癢」暫時會感到幸福,
但是沒有欲望會更加幸福。

有限的東西永遠無法填補無限的空間,
我們的欲望是無限的,
而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卻是有限的,
所以,物質不會真正地滿足我們。

有兩種不同的尋找幸福的方法,
一是不斷地積累大量的物質
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二是改變自己的意識,
以減少或消滅欲望。
前者是絕大多數世俗人的方法,
後者是少數修行人的方法。

現代人越來越過度地依賴物質,
而不重視內心的修煉,
因而每個人的內心都很脆弱,
各種各樣的精神性疾病、
自殺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現代文明並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

幸福,每個人都喜歡它,
但我們必須註意幸福的背後是甚麼?
有些幸福的背後會更幸福,
有些「幸福」的背後則會很殘忍。
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裡,
我們能否活得幸福,
都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而並非受制於環境是否舒適。
既然如此,
我們為甚麼不訓練自己的內心,
而拼命地想改變環境呢?
我們不能為了生活中的瑣事,
而破壞內心的安寧與喜悅,
因為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和健康。

佛陀勸解我們,要戰勝自己的煩惱。
世上有無數人戰勝過敵人,
但很少人戰勝過自己的煩惱。
戰勝敵人只是一時的勝利,
而戰勝煩惱則是永久的勝利。
二十一世紀的人最需要的不僅是物質,
佛教恰恰是——
教我們培養真情和關愛的理論和方法。
如果以物欲為幸福,
則物欲帶來的痛苦
一定遠遠超過它所帶來的幸福。

大家都在追求幸福,
但幸福的基礎是甚麼,我們知道嗎?
所有的幸福都建立在滿足感之上,
想擁有幸福,就要學會滿足。
相信因果,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希望眾位有緣人都能成為
既懂科學知識、又有佛法修證的人,
這樣的人被稱作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幸運的人群,
應該好好珍惜,
祝各位功德圓滿,
摩訶般若波羅蜜!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