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上午,蘭溪六洞山千年古剎棲真禪寺舉辦了一場曬經大會,主角是一部叫《大藏經》的佛教經典,這是玄奘「西天」取來經卷的譯本。
每年農历的六月六,這樣一場盛大曬經大會都會在這里如期舉行。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寺廟,一部鼎鼎大名的佛經,它們到底有甚麼淵源?
一座寺廟:「三蘇」後人曾修繕千年古剎
棲真禪寺,俗稱上洞寺,位於蘭溪靈洞鄉洞源邨。寺廟始建於後唐大興年間,北宋太平興國(976-984)年間廢。
後來,一個名叫如契的僧人游經六洞山時,因「愛茲山之勝」,於太平興國八年(983)遷址重建寺宇。剛開始起名靈洞寺,後來改爲棲真禪寺。
到了南宋時期,「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後裔蘇遲、蘇簡、蘇林等對寺廟進行了進一步修繕和改造,使古寺增色不少。
由元及明,在「愛好山水成癖」的蘭溪人、明代宰相趙志臯的苦心構築下,萬历十九年(1591年)重建古剎。
棲真寺地處深山嶴地,群山環抱,風景秀麗。原有建築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屬宋代格局。可惜大殿、藏經樓已毀,左側配殿,右側廂房尚存,目前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及六洞山景區和洞源邨的共同建設下,棲真寺規糢不斷擴大,新修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藏經樓等。如今,棲真禪寺周圍有天池泉、小飛來峰、三蘇墓、佛塔等遺跡可供游客游覽。
一部真經:玄奘取回的《大藏經》藏於寺中
《大藏經》又稱《北藏經》,是玄奘「西天」取來經卷的譯本,也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文化的寶貴資料。明永樂十九年,由明成祖朱棣敕命在北京彫造《大藏經》,1440年完成,历時近30年,爲現存最完整的宮廷版藏經。
至於《大藏經》和棲真禪寺的淵源,還得從蘭溪籍宰相趙志臯說起。趙志臯是明隆慶二年(1568)進士,萬历年間曾兩次擔任內閣首輔。在趙志臯的上書之下,明穆宗朱載垕繼妻陳太後(當時是皇太後)將《大藏經》賜予棲真寺的隱山大師,珍藏於棲真寺藏經樓達600年。
當時,全國僅刻印了三部《大藏經》,另兩部珍藏於江蘇鎮江超岸寺、南通廣教寺。
1959年,珍藏於棲真寺的《大藏經》大部分由浙江省圖書館代爲收藏保存,棲真寺只珍藏其餘的部分。2011年,在第三屆曬經大會上,分離半個世紀的寺藏永樂《大藏經》的完整拓印本在蘭溪完美重現。昨天曬經大會上展出的也是這份拓印本。
爲甚麼要選擇六月六這一天?六月六這天古稱天貺節,民間又稱「曬經日」。傳說玄奘「西天」取經,不慎將經書落入水中,急忙撈起曬幹,才得以完好地帶回。
除了曬經,昨天上午,棲真禪寺還舉行了一場鬱達夫詩碑揭幕式。現代著名文學家鬱達夫曾兩次到過蘭溪,並僱舟夜游蘭江,在棲真寺留有題壁詩一首。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