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羅伯特·巴喬,你的腦海里是否會閃過那個如地中海海水般深邃的眼神,以及他默默低頭,原地佇立的背影。在生活中,這位球場的「憂鬱王子」也用自己的佛教信仰維持著健康和平靜的生活。
據意大利足球網站FORZA10月28日消息稱,今年47歲的巴喬在米蘭郊區開辦了歐洲最大的佛教中心,中心的開幕儀式就吸引了近千人。而如今的巴喬頭發花白,衣著樸素,眼神依舊深邃,手持佛珠與在場近千名學佛者虔誠合十,一副淡然神色,顯得與世無爭。
傷病讓巴喬參悟人生
每一位皈依佛教的教徒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迷倒萬千球迷的巴喬也不例外。
巴喬原是天主教徒,小時候常去教堂做彌撒,但按照巴喬自己的話說,自己只是「有出現在教堂的習慣」。那麽作爲歐洲足壇信仰佛教第一人,巴喬是如何接觸到佛法的呢?
在自己的自傳《天上的門》里,巴喬介紹了自己學佛的經历。在巴喬的職業生涯里,傷病經常找他麻煩,有一次腿部手術他一共縫了220針,他甚至對母親說:「殺了我吧,我實在受不了了。」巴喬在自傳中寫道,「我和疼痛一起生存,如果疼痛是一個女人的話,那她是個忠誠的、永不滿足的情人。」
1987年年底,傷痛讓巴喬在佛羅倫斯缺席了很多比賽,而在生活中他有個朋友叫毛里奇奧,是個佛教徒,一直勸巴喬皈依佛教,於是巴喬有了好奇心,開始看一些佛教書籍。
1988年1月1日,巴喬把這一天看成是自己新生活的開始。「元旦清晨7點半,我敲嚮了毛里齊奧的家門。」巴喬對著還沒睡醒的好友說,「我必須開始信佛,現在,立即,如果你現在不答應,那就算了。」毛里奇奧一開始以爲巴喬瘋了,過了一會兒才明白巴喬的決心,然後他把巴喬帶到了當地的佛教中心。
「從那時起,我就再也沒停下。我每天至少打坐念經2次,每次至少1小時。在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我都從不間斷。」巴喬說。
「佛教的基礎是革命性的,講因果報應,每個人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責。當年受傷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是:『爲甚麼偏偏輪到我?』但佛教讓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人生就是苦諦。我身上傷病很多,很容易產生停止踢球的念頭。但後來我明白了,生活就是挑戰,佛教則教我不斷地挑戰。」
巴喬認爲佛教幫助他很多,他認爲如果沒有佛教自己或許在和父親打鐵或者沉迷於吸毒或者其他惡習中,「佛教讓我尋求覺悟,給我力量,幫助我避免迷失。舉個例子吧,我在維琴察兒童隊時,我們踢得很漂亮,有時會有千把人來看比賽,但最後踢出名堂的只有我。數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消息,我當時的一個隊友因爲吸毒被捕。我很痛苦,又是一個人迷途了,而我未能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