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速離苦得樂的方法——我們本來所俱有的自性是寧靜的、光明的、寬廣的、喜樂的,對於我們擁有的這一切,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這一切,就會痛苦。如果只想依靠外在因素來獲得快樂,只會造作更多痛苦的因。——明就仁波切
問:事實上,我們無可避免的要關註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也無可避免的要問「如何能使自己更有財富」、「如何使自己更聰明」、「如何使自己更美麗」、「如何使自己更…」等等問題,仁波切被科學證明爲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之一,當您的弟子充滿困惑或難過的提出這些問題時,請問您如何以最快樂的角度面對並幫助他們?
明就仁波切:所謂的快樂是取決於內心的一種狀態,痛苦也是取於內心的自捆自縛而產生的,因此我們應該修習智慧與方便,修習智慧與方便的目的是爲了要了知實相,所謂的實相就是——自己捆縛了自己,所以才讓自己變的愚昧、痛苦,這樣的道理要先明白。其次,喜樂與平靜是自己內心本來就具有的本性,對於這樣的自性,應該加以發展與修持,這樣就能讓我們的人生(無論在哪方面)更美好。所以面臨痛苦時,就該修持方便與智慧,從調伏自己的心開始。
問:「情緒是一種纏縛 ,讓我們在輪回中流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如果以上2個命題都成立,那麽佛陀沒有情緒的嗎?我們應當做一個「最快樂的人」,還是一個「沒有情緒的佛」?離苦得樂的「苦」指的是甚麼?得到的「樂」又是甚麼?如果請仁波切用最簡易的話爲我們開示最快速離苦得樂的方法,仁波切會說甚麼?
明就仁波切:當一個最快樂的人跟成就佛道並不是抵觸的,最重要的是對於「苦」、「樂」這兩者,要讓它們成爲自己的友伴,至於提到成佛與佛的情緒,佛是已經超越了兩種執著的出世間聖者,佛的快樂是「大樂」,這樣的樂不需要依靠外在的「因」、「緣」就能自然恆常的發生。
一般來說,你想要的東西,然後得到了,這就是「樂」,但是最殊勝的快樂就是不需要依靠外在的因緣條件,而能將本俱的自性、智慧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展現出來;而「苦」即是,想要的卻得不到,而這是由執著所生的,因爲我們覺得自己做不了主,又沒有自由,這就是痛苦。
而最快速離苦得樂的方法——我們本來所俱有的自性是寧靜的、光明的、寬廣的、喜樂的,對於我們擁有的這一切,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這一切,就會痛苦。如果只想依靠外在因素來獲得快樂,只會造作更多痛苦的因。
問:幾乎所有的佛教上師都認爲「神通」不重要,但是爲甚麼在轉世系統里,「前世的印記」、「靈童特質」又變得很重要?這些不是神通嗎?請您用身爲一位轉世上師的角度爲我們做個界定。
明就仁波切:所謂的「神通」是附帶的、自然發生的事情,就像太陽會自然發出光一樣,但神通並不是最主要與最重要的事情,一個人如果證悟了、智慧獲得開展了,那自然就會生出神通變幻的能力,一個行者如果獲得了這種能力,應該保守秘密,不應該炫燿展現,但無論如何,「神通」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舉例來說,很多的魔、鬼都有神通,但是這些神通無法淨除惡業,對成就佛果也沒有幫助,甚至會在生起神通時更加我慢,最後因此誤入歧途,這樣的神通是沒有用的、並不是好的,一開始的時候可能覺得可以透過神通有點能做些甚麼的用途,但究竟來說,這些是無法幫助我們的。
問: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中有個故事,某天他的學生贊嘆說:「上師啊!您一定是大金剛持的化身,爲了度眾生才化現人世…能否請您告訴我們,您究竟是哪一個佛菩薩的化身?」尊者回答道:「…你們以我爲金剛持,當然會得到加持,可是你們以爲我是化身,這對於我固然是淨信,然而對於法卻成了無比的大邪見!這是因爲你們對於佛法的偉大果利不了解的緣故…」請問仁波切如何以這段對話來詮釋上師與弟子間的關系?弟子們又該如何正確的承侍上師?
明就仁波切:當密勒日巴如此跟弟子們說的時候,並不是說「將上師視爲金剛持」是邪見,他的意思是,能將上師視爲金剛持是很好的,這表示弟子有很大的信心,但是密勒日巴的前半生殺過很多人,之後因爲刻苦修持,達到即身的成就,所以弟子們認爲,這樣的成就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一定是某個佛菩薩的轉世示現,當弟子產生以上想法的時候,表示對金剛乘教法沒有信心。密勒日巴指出這樣的想法是有邪見的,因爲金剛乘的教法本來就是很猛利的,是一種即便是大惡人也能即身成就的法門。而密勒日巴同時也說:「不論我是諸佛菩薩的化身或是三惡道眾生的轉世,只要將我視爲金剛持,就能獲得金剛持的加持;如果將我視爲菩薩,就能獲得菩薩的加持。」
弟子們正確承事上師的方法有兩種,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的修持、努力的修持、專心一意的修持,其次才是以身、口、世間物質與資源侍奉上師與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