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曼春滿佛寺的小和尚岩光罕誦完了一個小時佛經,背上書包和同伴一起走向邨里的學校。佛爺站在寺廟門口,註視著穿著黃色袈裟的小小身影在繚繞晨霧中漸行漸遠。
這里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園,一個保留著原生態傣家風情的旅游景區。今年10歲的岩光罕出生在傣族園的曼春滿寨,按照傣家傳統,他在去年自願到寨子里的寺廟出家做了小和尚。
「他自己願意去,我們就送他去了。」岩光罕的母親咪麽歡對記者說,在傣家人的傳統里,男孩長大到10歲左右應該去寺廟里出家,學習傣文和佛教經典,接受傣族傳統文化和佛教教規教義的教育。
「傣族文化記錄在貝葉經上,而貝葉經主要保存在寺廟中。」曼春滿佛寺的佛爺都溫叫告訴記者,貝葉經不僅記載著佛教經文,還包含傣族社會历史、天文历法、傣醫傣藥和文學藝術等諸多內容,被人們稱爲「傣族的百科全書」。
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德宏等地的傣族信仰南傳佛教,在傣族居住地區,基本邨邨寨寨都有佛寺和佛塔,佛教已經融入了傣族文化和社會生活。都溫叫說:「要想了解我們傣族的傳統文化,要到寺廟學習。」
岩光罕出家以後,離開了父母身邊,進入寺廟學習和生活。從周一到周五,他每天5時半就起牀,誦讀一個小時佛經後,去學校上學;放學回到寺廟,晚飯以後也要誦讀一個小時佛經。周末也在寺廟里學習傣文和佛經。
作者:伍曉陽
來源: 中國佛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