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尼沙羅尊者 – 浴於氣中

有開示時,你不一定要聆聽。重要的是,跟你的氣待在一起。氣入時,你知道它在入內; 氣出時,你知道它在外出。試著盡量使那股氣的體驗填滿你的覺知。這裏的開示,是把你和氣攏在一起的圈欄。心游蕩出去時,有法音在這裏提醒你返回到氣; 不過當你跟氣住在一起時,就不需要提醒了。你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念在禪定中的作用。每一次吸氣,每一次呼氣,提醒自己與氣待在一起。作一個小小的心理標記: “這是你要呆的地方,這是你要呆的地方。”

試著不把自己想象成居於身體的某處,觀察身體的另一處。把氣想象成四面八方圍繞著你。它在你的身前進出,在你的背上進出,從頭頂往下走,一直到從你的手指外出,一直到從你的腳趾外出。有一股精細的氣能,一直在進出身體。如果你位於身體的某一處,觀察另一處的氣,就有可能爲了造就處在觀察部位的那個“你”感,而阻礙了氣能。因此,把自己想成整個被氣所包圍,沐浴在氣中,接著,審視全身,看還有哪些身體節段仍然感到蹦緊、勒緊,仍然阻礙著氣的出入。讓它們松開。

這樣, 每一次入氣,每一次出氣,你都讓氣的那股充沛性進來、出去。實際上,不是充沛性在進出,只是有一種充沛的素質, 被入氣所沐浴,被出氣所沐浴。它不被氣擠出。它不被氣趕出。體內的每根經絡, 此地此刻,都被允許放松,都有一股充沛感。你只要藉著調節呼吸,試著維持那股充沛感。你把注意力放在氣上,不過你不可能不注意到那股充沛。

如果你不能夠使那股充沛感到達全身,起碼要找到某個身體部位,在那裏你不感到擠壓,而是感到開通、擴展,接下來,看看你能不能把同樣的覺受基調,復制到身體的其它部位。注意觀察別處有同樣開通感的部位,讓它們連通起來。一開始,從那股連通感當中,不會發生很多事,不過要允許它繼續開著、繼續開著。每一次吸氣,每一次呼氣,都要維持那股開通、開通的感覺,連通感就會增強起來。

這就是爲什麼,與這些覺受待在一起的能力如此重要,因爲正是你跟它們待在一起,才是讓它們增長的原因。如果你挪到了別處,如果你去想其它事,體內必須有一種緊綳,才能那個想法發生。不管已經發展出什麼充沛感——比如在你的胳膊或腿內,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沿背而下——就沒有繼續發展的機緣了。它給擠縮了,因爲你對它不再關注。

這就是爲什麼,佛陀把定說成 mahaggataṃ cittaṃ——大至心——擴大的覺知。如果你的覺知只局限在一個小點上,其它一切都給擠了出去,其它一切都給遮了出去——那不是無明,又是什麼? 你在試著使你的覺知達到360度,立體全方位,因爲心的習慣是,把覺知聚焦到這一點,接著聚焦到那一點,但總是只盯那一個點、一個點、一個點。它略略展開,接著又給擠縮,略略展開,又給擠縮,什麼也沒有機緣增長。不過,如果你允許那些東西在全身到處展開,就會意識到,你若是想任何事,就會破壞那股開通性。因此,你不得不極其、極其地仔細,極其、極其地寂止,讓這股開通的充沛繼續展開。

因此,爲了讓這個定境展開,持恒、仔細、審慎等這些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它們,什麼也不會發生。你有一點定,接著卻踩上它,有一點定,又把它擠掉,因爲你去看別的東西,想別的事。這樣,不管得了什麼細碎的定,它們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它們沒有特別起來的機緣。修定是費時的——我們的社會,在鼓勵“事當速成”的期待方面,是超乎尋常的。任何東西,若是好的,則必須速成,必須立得。因此,我們多數人已經失去了對慢慢發展起來的事物不棄不離的跟隨能力。我們已經失去了對一樁耗時長久、不能速成的大型工件,不停地削鑿、 削鑿、 削鑿的能力。

佛陀給修定賦予的形象,常常把它比作諸種技能。技能的培養需要時間,他是在教導那些已經花時間學會許多有用技能的人。在泰國,人們仍然用沙石磨刀。怎樣在磨刀時不損壞它,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技能。如果你失去耐心,一味圖快,就會破壞刀鋒的銳利和平直。因此你必須相當地靜止。心必須靜止。磨刃時你還必須維持那股恰到好處的壓力。起初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然而慢慢地,刀刃就會越來越鋒利。你施壓的穩定,是保證刀刃不在某個地方缺刻的原因——所謂缺刻就是某處太銳利,另一處又不夠銳利。你把某處磨過了頭,造成卷口。單單磨刀的動作,就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過,如果你的庫存當中有那個技能,等到禪定時,就容易對應自己正在做的事,聯想到那個技能: 同樣的持恒、同樣的均勻施壓、維持適當的壓度所必要的那種連續的念住和警醒。

另一個有時用來比喻修定的技能是狩獵。獵人必須極其靜止,才不會把動物嚇跑,同時又必須極其警覺,才不會在某個獵物近前時,把它放過。同樣地,我們作爲禪修者,必須極其仔細,不朝兩個方向滑陷: 一個是過度的寂止,一個是過度的心動。你必須找到適當的平衡。有一次,我同一位人類學家交談,他說,人類學家們嘗試學習的原始社會所有技能當中,難度最高的是狩獵。它需要的定力和敏感度最高。因此我們在這裏,不是獵獸,我們是在獵定,它更加精細,要求更高的寂止和警醒。

有時候,我們西方人以爲自己是帶著優勢來學法的: 我們受過這麼多教育,我們如此博覽。不過,我們有一大劣勢,那就是缺乏伴隨的一門技能的掌握而帶來的耐心與恒心。因此,你修禪定,發現自己爲求果報失去耐心時,要記得這一點。你需要那股浴於氣中的感覺,那股對全身各處乃至每個皮膚細孔的氣感開通的感覺。那時你就學會了必要的敏感、必要的持恒。那樣,充沛感才會增長、增長、增長,直到它變得極其享受,極其滿足,給你的定賦予繼續下去所需要的那股力量、那股清新感、那股滋養感。

阿姜放曾經說,沒有這股充沛、清新、或者說喜樂感,你的禪定就會變得枯燥。你需要這付潤滑劑——也就是那股安適、清新之感,那股住於定境的直接、切身的恬愉感——才能保持禪修的平穩與進行。

同時,它修復我們的一切心理創傷: 疲勞感、緊張不堪感、受虐待感、被欺壓感。它就像對治這些心理傷痛的良藥。當然,醫藥的生效常常需要時間,特別是那種撫平性、重建性的藥物。想一想你在乾裂的皮膚上塗抹藥膏的情形。最初擦上時,皮膚不會立即愈合。它需要時間。皮膚必須長久地受到藥膏的覆蓋,才能讓藥物做它的工作。修定也一樣。它是一場需時良久的治療。你的經絡系統需要長久受到那股充沛感的覆蓋,給它全方位入氣、出氣的一個機緣,才能讓念和氣共同做它們的修復工作。

因此,不可失去耐心。不要覺得什麼也沒有發生。許多極其重要的事物需要時間,它們以微妙的方式施展功效。如果你給予它們所需的時間,你會發現,回報遠遠超出你的付出。畢竟,整整一個小時,你可以坐著計劃下周、計劃下月、計劃明年。到了那個小時的末尾,你有什麼? 有許多計劃。一部分的你,也許覺得自己爲將來作了貢獻而滿意。不過當你考慮一下,自己過去的計劃當中有多少實際生出了果報,將會發現,你那些新計劃有巨大價值的可能性並不高。因此你那一個鐘頭有什麼可以展示的成果? 沒有確定的東西。不過,如果你給氣一小時做它的修復工作,徹底開通身體,讓氣浸浴每根經絡,從氣從每個毛孔中排出,到了那個小時的末尾,你會知道,出定時,你的身心的狀態將會大有改善。身將會被撫平,心將會明亮、警醒。

這一小時結束時,你沒有必要停止浴於氣中。你可以在一切活動當中維持它的繼續。那樣,盡管你也許沒有一整套應付未來的計劃充作防衛,起碼你的狀態就不需要那種盔甲了。你已經得到健康的身心這副盔甲: 這股包圍一切的氣的力場,連續地從你的中心流向每個毛孔,從各個方面護衛著你。那是你在自己體內每個細胞當中都感受到的東西,是你確知不虛的東西,因爲你可以在此地此刻,感受它籠罩著你。你知道,不管將來會帶來什麼,你已經作好准備。你能夠應對。

這股充沛、明亮、警醒: 即是你使心保持能力、健康、強壯所需的一切。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