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帶走了我的菩薩?我尋找著,卻了無蹤跡。難道就這樣消失了嗎?
菩薩是我心中的寄托,是對生命的信仰,是對未來的期待。而就這樣,看不見菩薩了。我想知道,這到底怎麼了,是哪裡出問題了,是人心還是外境?
沒有人告訴我,一個人靜靜地,無可奈何,心裡難受不堪。佛告訴我,該去尋找菩薩的地方了。
整理行囊,動身出發,前往未知處。沒有人知道前方是何方,但是人人都朝著前方行走。一個一個,一群一群,便是這樣的執著,不顧一切。
菩薩的出現,是我的追尋,若一度的迷茫,不會有無可奈何。我問佛,人為甚麼會這麼苦不堪言。佛不語,菩薩眉間慈祥。是誰救度了蕓蕓眾生,是誰成就了菩提種性?
一路的崎嶇,一路的相扶,一路的陪伴,菩薩就在身邊。而現在,我們看不見菩薩了,是一種悽涼,一種懷念,一種思緒。
每日試圖從經典中尋找,《心經》中觀自在,《普門品》中觀世音,一遍一遍,日複一日,我知道,菩薩就在那裡,靜靜地等著……
那是一種多麼深厚的感情,紮根在我們的心田裡。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故事,或是兩個人之間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男孩,從小跟著奶奶去拜菩薩,奶奶告訴男孩,菩薩會保佑每一個拜他的人。小男孩那個時候心裡便知道,任何時候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求拜菩薩。男孩長大後,成了一個終日侍佛陪菩薩的小和尚——這是小和尚所夢寐以求的。
小和尚依舊不忘尋找菩薩,在寺院裡,在佛學院裡,在參學路上。
尋找菩薩的地方,是美麗的。還有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他們都是佛的侍者,都是抱著一樣的目的,都是這麼尋找菩薩的。他們來到中國最美的鄉邨,以為菩薩會出現在最美麗的地方。鬱鬱黃花,微微春雨,那一抹遠處的煙霞,就像是菩薩的微笑。菩薩說:寧靜的當下要時時觀照自己內心,每一個心念都是我們修行的對象。呵!原來,菩薩就在這裡,在美的地方,有美的發現,美的體悟,美的對象。
尋找菩薩的地方,是古色的。白牆灰瓦,青石鋪路,細雨天井,透露出清代的古色。這裡人民勤勞,忙忙碌碌,在這些身影中,或許有菩薩的出現。菩薩說:修行不離生活,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要認認真真對待,只有努力的人才會對得起時間,對得起人身,對得起佛陀的恩賜。呵!菩薩原來就在這裡,在古色的地方,有古色的房子,有古色的勞動者,有古色的實踐者。
尋找菩薩的地方,是高遠的。山路四百彎,每一個轉彎都是在靜靜呼吸,緩緩睜開眼,不知是誰,也不知在哪。似在迷迷糊糊,又似在真真切切,窗外的樹綠花紅,竹翠草青,好一派春天的景象。在山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處高低各不同。我們對著它,有的是敬畏,有的是親切,有的是依賴。菩薩說:面對不同的環境時,我們不能心隨境轉。盡管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對環境的態度。一切唯心造,修好一顆平常心,一顆出離心,一顆菩提心。呵!菩薩原來就在這裡,在高遠的地方,有高遠的山峰,有高遠的樹木,有高遠的胸懷。
尋找菩薩的地方,是清淨的。這是一座千年古剎,散發著久遠以來,我們所習慣的,所好樂的,所需求的,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那是一種清淨的氣息,一種來自土地深處的氣息,一種念佛一心不亂的氣息。深藏著對淨土世界的神往,手捧清水蓮花,淤泥裡,有我們對菩薩的期待。菩薩說,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我們修行所需學習的,那是不變隨緣的大智,隨緣不變的大行。呵!菩薩原來就在這裡,在清淨的地方,有清淨的蓮花,清淨的佛號,清淨的信願行。
尋找菩薩的地方,是天然的。一道道燒制的過程,形成了天然的青花瓷;一次次勾畫的過程,練就了天然的青花紋;一絲絲拍打的過程,鑄成天然的青花型。這是青花的世界,充滿了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是那麼一種對生命的追求,對未來的追尋,對快樂的追逐。而我們不曾知道,是如何才能做得到?菩薩說:在工藝的世界裡,在創作的世界裡,在追尋的世界裡,每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樣。但是,心態要一樣,如實面對自己,不論快樂還是苦痛,以一顆無所得的心,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回自己的本來面目。呵!菩薩原來就在這裡,在天然的地方,有天然的工藝,有天然的快樂,有天然的本來面目。
追尋菩薩的地方,是禪意的。運水的人,看著搬柴的人,搬柴的人,看著種地的人,種地的人休息,煮了一壺茶,茶香四溢,在他們的疲憊的身心裡,留下來。那不只是茶,而是禪。運水與搬柴,無不是禪無不是修,怎麼?看到的是普通不過的,平常不過的,可是,這日常點滴中的勞作,是農禪的時候,是證悟佛性的時候,是明心見性的時候。菩薩說:在生活中禪修,在禪修中生活,將禪意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地每一處,是需要付出實踐的事情。呵!菩薩原來就在這裡,在禪意的地方,有禪意的境界,有禪意的道場,有禪意的師承——生活禪。
小和尚一路的尋尋覓覓,在寺院裡,在佛學院裡,在參學路上。
故事中的小和尚還是小男孩的時候,每逢自己高興或者不高興,都會來到附近的廟裡,輕聲細語地告訴菩薩。而現在,奶奶不在了,菩薩依舊還在這裡,小和尚每日更勤快地念著菩薩名字,拜著菩薩畫像。因為這一切都是小和尚所夢寐以求的。
這是一種多麼深厚的感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傳說著這麼一個故事,一座廟,一群人,或者一座廟與一群人的傳說。菩薩一言一笑,一身一影,出現在經典裡,《心經》中觀自在,《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就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我們……我們一路的踐行,一路的祈求,一路的堅信;而此刻,菩薩與我們同行,那是一種感動,一種契合,一種不舍不棄。菩薩的出現,是我的追尋,從此不再會迷茫。菩薩告訴我們:人生來本就是苦,要學會忍受,是蕓蕓眾生救度自己,是自己成就了菩提種性。
放下行囊,身心自在,回到原來處。這裡是菩薩在的地方,所以人人都朝著這裡行走。一群一群,一個一個,便是這樣的堅持,不顧一切。
我找到了我的菩薩,我尋找的,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或許,迷失的就是自己吧?
菩薩是我心中的寄托,是對生活的信心,是對當下的守望。而這樣,看見了菩薩,便看見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做一回自己。
菩薩說:你一直尋找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那麼,自己又是誰弄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