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名逐利,忘失內心

現代人也許的確是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每每會只講利害,不講其他。太重功利的結果,正是生命中的冷漠,與價值的失落。人若不能超越功利的冷漠,終究難以肯定活著的意義。而過去的中國人,並不是像近來那麼樣的。

中國历史上最有名的相關事例,就是孟子見梁惠王時的「義利之辨」。

孟子見了梁惠王,王就問他:「先生遠道而來,將何以利吾國?」孟子當下就老實不客氣地把梁惠王的小家子氣訓了一頓,說:「王何必曰利,但有仁義而已。」現代人看到這一則历史的對話,一定會覺得孟子是在做白日夢,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但若以佛家思想來看,孟子所支持的思想,正是現代人的心靈最需要的,也就是生命中的價值觀。能在生命中有價值觀的人,才不會空虛;能因有價值觀而有方向的人,才不會失落。人須要負責自己的生活,不應成為「社會寄生蟲」,但若一天到晚只是為名為利,那就不只是一種庸俗,也必然會淪為失落。現代人的痛處正在此。正因為生命中沒有價值與方向,故雖擁有許多,卻不滿足。享受豐富,卻不「甘心」。這就是現代人生的通病。

曾幾何時,人就連愛情及婚姻都變得功利起來了。好似人與人間的關系,除了利害,沒有其他。而當婚姻的形成因緣是如此,現代人高離婚率的產生,是不是也只是一種自然?

現代人的生命,往往就是如此「複雜」。許多生命中簡單的感覺,直接的感情,皆在「現實」中被扭曲了。而扭曲的結果,是現代人嚴重的疏離感。

人處在擁擠的環境中,卻往往感覺孤獨。

人做了許多事,忙得要命,卻欠缺成就感。

人的性經驗、性伴侶不少,卻沒有一些較深的感動。

這一切皆說明了現代人真正需要的,是在產業革命後「新價值觀」的建立。否則在這忙碌且複雜的「文明」裡,生命很容易就會被疏離,被周遭「無聲的洪流」所湮沒。

1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