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釋迦牟尼佛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說法的時候,臺下坐的聽眾是誰,非常重要。因為聽眾的根器直接決定了佛陀要講的內容,不是所有的耳朵都需要一種聲音。你不能對英國女王和非洲文盲說同樣的話。
佛陀不會對小女孩講大人才可以聽的東西(比如他不會對小孩說空性,因為那會嚇壞孩子),也不會對著墨西哥人講馬拉雅拉姆語。他知道每個人的需要,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佛在說小乘的時候,他並非只是在說小乘,他的話在小乘教眾的耳朵裡就是小乘的教授,而一個大乘菩薩則可以從中領會大乘的內容,事實上,有很多智力水平高於人的生命也停留在空中聽法,不過他們顯然也理解到了不同的內容。我們顯然無法想像做到這一點需要何等的智力。佛陀也並非事先設計好演講稿,一切都是自然發生,自然的流露,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假如我們不了解臺下的聽眾具有甚麼樣的根器和傾向,就無法理解為甚麼佛陀會給予完全相反的教授。比如有時候佛會告訴我們行善是好的,有時候又會說,行善也要放棄,因為行善也會迷惑你。事實上這只是因為臺下坐的是不同的聽眾而已。
第一種聽眾的程度較低,他們對行善的好處不甚了解,他們甚至沒有完全放棄惡行,因此佛陀給予他們教導,告訴他們行善是好的。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理由,比如會導致你身體健康或者中彩票之類。以便促使他們放棄惡行,這樣他們才會具有接受更高教法的可能。
當臺下坐的是一些程度高於前面的聽眾的時候,佛陀或許會給予第二種開示,那就是對善行的執著也要放棄,因為我們善惡依然是二元對立,這表示你仍舊滯留在非實相裡。
當你不了解這一切的時候,你可能會認為有些老師是在胡說八道,因為他們講的和佛陀講的完全相反,這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明白佛法,你不了解佛陀的各種說法,你不知道有的人需要的只是不究竟的教法,假如你提供空性只會嚇走他。事實上佛陀也一樣提供了很多不究竟的說法,你完全可以用佛的話來反駁他自己。因為佛陀說過很多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話。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