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性心身(一)】

濟公活佛慈訓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一個月見一次面,有嫌不足,一個月不見得就能見到賢徒一次面呀!一年很快又過去了,老人就說:

「又少了一歲。」小孩呢!「又長了一歲。」可見感受不一樣生就是如此,一晃就過去了,可是這一晃當中,又有很多很多的感受,譬如一年當中很快就過去,但是一年當中必須換很多種衣服,春夏秋冬,短袖、長袖、無袖、毛衣。所以,人在這世界當中,就必須受到這些種種的束縛,這種種的不自由,一生也隨著這時光的流逝而流逝。

人們看到流水,有沒有悟道啊?.沒有!因為你們是凡夫。所以人家聖人看到水在流,他就聽到上天在跟他說法,水在流,孔子在川上看到水在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像人生,一去不復返。

所以,賢徒們,一年過一年,莫要白髮一根接著一根,一點悟性都沒有!修道也一樣,修了一年再一年,得必須有悟性,得必須智慧增長再增長,才能夠悟出人生,才能夠安撫你這個心。道是給人家寄託的嗎?道是給人家「解脫」的,不是給人家寄託的,,所以修道不要認為是對死的一個寄託,給人家一種「寄託」,應該是說對死的一個解脫,在求我們人生的一個「解脫之道」。

進入門來了,點了那一點,有沒有去悟悟看啊?.進入了佛堂,你是否要進來了解它的內容,還是要在外面看一看,觀一觀,就說你們是佛門弟子!悟一悟啊!你們沒有回答,也希望你們去悟一悟啊!悟出來了馬上回答。

所以修道一定要去體會o不是用心悟;是用什麼去悟?用什麼悟?(自性)你們一個人,一個身體,有三樣東西,一個性,一個心,一個身。你們比較多的時間用在那裡?(身)用在身啊?難怪上天要降道。用在身做什麼?行動,行動如果沒有那一口氣,能夠行動嗎?(不能),那是什麼控制你們的行動?(心、性)那麼你們較多的時間用在那裡?(心)用在心,用幾分之幾?心?性?心跟性都分不清楚,好,待會我們再來談一談這個肉心?來,先寫黑板。給我好好解釋一下。「我」要去做什麼都看不清楚啦!因為你們用眼睛看,對不對?有沒有用你們內心底處,那個「什麼」看?.(要用自性,真心來看)所以你們

看人家是用什麼看I用性看?用嘴看?好好悟啊!還是摸不出來。

「識字見性」,你們見到了沒?看這二個字「如來」,會想到什麼?這是「如來」當然會想到如來!那二個是「如來」,你們會想到那是佛教的什麼?如來佛。如來佛,那這是不是佛教教主的專利?(不是)你們本身有沒有如來?(有)「如」者,就是自性,也就是不變,「來」者,是智慧。「來」者,就是智慧

,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不變,那才能夠產生智慧,所以,佛用這個字,作為他的註冊商標,想看到如來,就想到佛,那佛是佛教教主,你們本身有沒有?(有)那你們本身是不是佛教教主?你們本身是不是佛?(是)所以「如」就是「戒定」,本性就是戒定嘛!他能夠「覺」,就能夠「戒」,就能夠定,那麼「來」,

就是慧,就能夠產生智慧,所以一個人能夠守住你的自性,如如不動,那你就佛教的教主。

唸佛是唸什麼?唸了你迴光反照、自己反省自己。你們早晚叩頭,是叩個形式,你們有沒有迴光返照?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如來佛、彌勒佛?不都是唸個形式而已!懺悔、懺悔,「懺悔渡罪經」一唸,唸到會背,有沒有體會到你是不是用自性去唸呀!還是用你的心去唸?還是用你的嘴去唸?你要渡你的罪,要用什麼來渡?沒有悟性是渡不了的,眾生還是眾生,苦海無邊哪!罪就帶著你在苦海當中流浪,你不能用心,怎能見性呢!

所以你們天天用的還是什麼?(人心,血心)對呀!那一國血肉之心,人之異於禽獸者,就是人能夠追求內心的東西,但是每一個人都那麼享受,生活過得愉快嗎?不愉快,不愉快對不對?因為心不能夠平服嘛!所以老師每次來,問聲賢徒可安平,你們的心平了沒,氣和了沒?你的這個心,你的這個理智,有沒有常常在平衡那一點,有沒有保持平衡,沒有的話,就趕快調,趕快調你們的心有沒有不正。

人心有四不正,那四不正?四書先生!講師答:身有所忿恨和恐懼好樂哦,只有老師會?只有講師會?可見人家也是累世講道的,捧你可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被這個文字把你給樂壞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你們都不懂嗎?心有所忿懥、有所好樂、有所憂患,這些從那裡來的?從那裡來的?你們想想,你們

每一天過著不愉快,是不是這幾樣東西在綁著你們,你們修道有沒有擺脫這些東西?有沒有?(沒有),沒有要擺脫!你們修道真是混混。

修道是要擺脫這些外在的幹擾,這些電波幹擾你自性的電波,為什麼佛菩薩沒有,為什麼沒有?守中嘛!守著中間那一點,剛剛好,調到那一點。所以老師給你們點的那一點,你們有沒有守住?有沒有守住?怎麼守?是鬥雞眼那一種守法嗎?二目守玄,是不是那一種守法?那你們怎麼守?〔二六時中〕迴光返照,有嗎?

所以談到修行就必須要談到這個心,首先必要從這個心下手。談到這個心」呢?分了很多種,凡心、恨心、惱心…;佛菩薩是清靜心、慈悲心、還有喜捨救苦救難的心,就看你們怎麼去運用。所以悟道的人,是智慧之心,沒有悟道的人,就是煩惱之心。

那麼,人根本上要活得快樂,就必須要調心。所以聖人是在調心,凡夫呢?調身。談到心,必須要用「性」去悟,不是這些名詞可以形容它的。心是什麼?他是超越一切所有對立的名詞,也兼有好有壞,是不是?有善就有惡,有高就有低,這些都是從「心」上分別而出來的,那麼要超越這些惡緣的對立,唯有用「性」、唯有用「悟」才能去超越它,所以,人常常說要活得理性一點。

但是理性以什麼來作依據呢?又不能有一個標準,人如果執著自己的意見,那就會認為自己是最理智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說要活得理性一點,啊!人理性要勝過感情,可是,每一個人都說自己是最理性,「最理性的」那是不是還有爭執啊?對,所以還有爭執就不是一個標準。

所以呢!這些性、心、身,它的一個總結合,就是一個「空」,這個空就代表一切。虛空不是空,所以呢!「心頭、心頭」,心頭這個心還沒有起念頭那一刻,那就是道了,那就是本體。

你們常常說,你的念頭很多,念頭念頭,這一念還沒有起來之前,那個就是本性,那個是不是空的?.所以點傳師在給你們點道的時候,叫你看什麼?看佛燈!你那時候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什麼?沒有,那就是「有」,所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就是那麼妙。你如果執著它,那心量就小,你如果不執著它,那宇宙虛空就是有,這些夢幻的東西,不能將心統一,你如果能夠時時把心虛空出來,騰出來,那麼你就是世間最富有的。

那你也知道,這世間的一切不是實在的,但是人又不肯把這些夢裡這些東西一手把它拋掉!認識了這些不實在的東西,所以人就隨著這念頭怎麼樣?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就永遠不息。

284083338_m

所以我們修道要知道「道」是給人解脫的,不是寄託的,一定要時時去悟,什麼是實在的,什麼是虛妄的,你的本心被意識所執著,你們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會》會作夢,白天不斷的吸收嘛!吸收進去在那個表層意識裡面,那麼晚上就反射出來,所以本性就起不了作用,就被意識分裂,把它割得支離破碎。

所以如果人的心不能執中於一處,辦事就難成,如果能夠把它執中於一處,無事不成,執中於一處,以本性來作為你的,主人翁,一切你都可以、主宰你自己,一切你都能夠怎麼樣!平衡。

所以老師常常喜歡用這個比喻最平靜那一點,也就是最清靜最消遙的那一點,魚活在大海裡,最深處,牠是不是最消遙?牠活在海底面最深的地方,牠不會受上面這些狂風暴雨或是太陽所照射,而影響到牠。所以在最深處那一點,就是自己。你從那裡來,就回到那裡,你能夠活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懂嗎?

你因為不能常住,不能常住,常常跑出去玩,你是不是常常跑出去玩?跑出去玩,玩得滿身髒兮兮的,所以常常叫你們回來洗一洗啊!你們帶著這個骯髒的衣服回來,媽媽叫你回來換下衣服洗一洗,你們又嫌麻煩,嫌嘮叼,又守不住,所以現在的人,都喜歡往外跑,統統喜歡這個花花世界,那你們的自性是不是也跟著「身」,一起跑,就是不能夠守住那一點;不能夠守住,就不能夠找到你原來自己,身成為一身之主,是不是就變成被假人所把你綁住了。

在老身禪定你們有沒有註意在聽呀!(有)。人三十歲以前是睡不醒,三十歲以後,是睡不著,為什麼?人不需要出家,但必須修行,修行,談到修行就想到四個字,是那四個字?(四大皆空)空在那裡?拋家捨業,有沒有?(有)拋那個家?總算你們有一點悟性。要醒醒呀!拋家捨業,拋那個木字旁,再加上加減乘除的加→枷。修行不是出家,才叫作修行,也不是去閉關,才叫修行,人不要有自閉,但必須要修行,才能夠淡化七情六慾,拋開這些煩惱,這些束縛。捨那個業呀?拾掉事業的業嗎?所以拋家拾業,是捨掉心中無形的那個家,跟那個業,不是你袍袱款款(台語)到廟裡去,那一種拋家捨業。

maxresdefault

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拋家捨業,你才能得到一個自由之身,人為什麼不自由?追求外在追求不實在的東西,明明知道世間無情,但是你又不捨得把它拋開。你又不肯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看看真理,你願意被這些無情把你鎖住,你願意被這些不實在的世間把你束縛著,所以人永遠活在痛苦煩惱之中,徒兒們啊!醒一醒啊!醒一醒!看一看那個是真,那個是假!

你們每一個人都身受天恩師德,你們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感受到?有沒有感受到?(有)還是整天用著抱怨的心埋怨的心,埋怨這世間。埋怨父母,來埋怨所有的親朋好友?心不正,是那一個在作怪?所以,當你煩惱起來的時候,你應該用你清靜的本性,來把它降服。當你瞋心,當你恨心起來的時候,你應該用你最清靜的那一點去降服它,去問問你自己守中了沒有?守住那一點了沒有。

人為什麼會六道輪迴不息?把黑板拉上來。這是什麼?點,這就是人生的一個架構,這架構是不是由這個點開始,沒有這個點,就引申不出這個架構,是不是?所以人生,你們都以什麼為中心?是不是以我相為中心,我相產生人相,人相又有這個眾生相,再產生這個壽者相,所以呢?這是幾度空間?三度空間,三度空間再加上這個時間,就變成什麼?所以宇宙人生六道輪迴,都是由這裡產生出來的。

那麼,今天這一點拿開了,拿開了這個架構存在不存在?(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把這一點拿開,老師有沒有把你這一點開?(有)點開這一點,你自己怎麼樣?去除掉把我相去除掉,再來那些都不存在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