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心性才是對心靈的終極救助

當你在一瞬間里認識心的本性,你將發現,原來心的本面如此簡單,只是無始以來我們和蕓蕓眾生一樣,從來沒有通達,所以才會一直在紅塵中翻滾,在輪回中流轉。

就心的本面而言,這里沒有我們現在所見的對立、浮躁、不淨和醜陋世界,一切呈現除了純一而美麗的景象外,別無其他。這才是最精彩的境界,可惜我們還感受不到。正因爲不了解這種空性本質,我們以再再曡加的分別妄念,將原本不存在的東西當作真實、堅固的存在,進而在執著、求取、計較、分別中,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墜入深淵。

爲甚麼不觀觀心呢?

生存在這個世間,要生活要工作,也許你覺得又苦又累,也許你樂此不疲,但在佛教看來,最美妙的地方不在外界,而在我們的內心。甚麼時候能認識到內心世界的奧妙,眼花繚亂、看似真實的外境,便當下崩塌瓦解,那時候,你也就安住在了妙不可言的境界里。

這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想用文字描述、用其他任何方法把它指示出來,也是徒然。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如「啞巴吃糖,有味無可說」。這些禪宗和密宗證悟者的表述,是最貼切不過的。佛陀證悟後不也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縱於誰說他亦不了知」?佛陀也是擔心沒人了解,才安住了49天,經天人祈請後,開始轉動法輪。

所以,如果我們想借由禪修來尋求心靈救助,最好致力於體悟心性。因爲只有通達心性,才是對心靈的終極救助。

不要覺得這個太高,其實我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種因緣,人人都可以透過虔誠的信心和精進修持,證悟遠離戲論、不可思議的般若境界。當你掌握了以心觀心的竅訣,也能隨時隨地去觀照時,觀照中,外在世界就會完全融入你的心。

20120820233326_vxfe

那時候你就明白,爲甚麼佛教會講「萬法唯心造」。

「心怎麽可能造物質?」這麽簡單的質問是難不倒佛教的,「萬法唯心造」不是假說和猜測。有人想不通,是因爲對佛教的認識太少,修煉太少。如果能對這些深邃的思想有些認識,哪怕將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用在生活里,我相信,你肯定會過得逍遙自在、快樂無比。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因緣的阻隔,雖然我們遇著佛法了,也學習佛法了,佛法的境界卻始終離我們的心極爲遙遠。那種真實和純粹,始終不能融入我們的心。

不管怎麽樣,我相信年輕人有無限潛力。我很羨慕在座的老師們,因爲你們可以爲他們提供心靈資助。幫年輕人成辦事業、爭取地位,頂多是暫時利益,而給予心靈指點——讓他們心理健康,具有利他理念和因果正見,才是對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光明前途,最不可思議的幫助。

因此,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如果也能涉及慈悲觀與萬法真相等理念,甚至讓自他有所通達,你的教育就不一樣了。

人生是無常的,海明威說「歲月不待人」,佛教說「生命在呼吸之間」。所以,當我們擁有生命、無常尚未到來時,應該用這個人生來做最有意義的事——幫助他人的事,而且是那些能最深刻、最長遠的幫助他人的事。

索達吉堪布

來源:《蘇州科技學院演講》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