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就是「不存在」嗎?

把神請出真理的殿堂之後

在目前的西方,我們也能頗清楚地觀察到不少人因無法再相信天堂、永生,而不幸落入斷見後產生的虛無感和苦悶。這些皆表現在歐美的電影和文學之中。

翻開美國的報紙,常可見到不少觸目驚心之事。有人因為心理的不平衡或瘋狂,會有無緣無故向人亂開槍的行為。也有人有虐待兒童或殘殺婦女的行為。西方的心理學,總是說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人缺少健康的童年家庭生活。或是說這些人的心理欠缺「治療」。我以為真相是西方在經由啓蒙運動,而如中國當年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般地把神請出真理的殿堂之後,西方的生命思想,可以說是經历了一個由常見到斷見的過程。也就是過去人們堅信天堂及死後的生命,而現在這一個堅信,已逐漸地被科學解體了。

西方的科學盡管發達,但並沒有發達到可以解決人類生死問題的程度。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發展上,生死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盲點。啓蒙運動的思想家高估了理性的範疇及人類的成熟度,而誤以為人類可以完全活在理性及科學的世界裡。但事實上人類並沒有那麼堅強、那麼成熟。而對生死的疑問,也只是生命中的一種本能。西方人過去是由天堂及永生等信仰,取得生命的平衡。而一旦把這些東西抽掉,想要馬上由科學、理性來重建一個平衡,當然是很困難的。在這種文化發展的前提下,不少人的生命思想會傾向斷見,這當然是可以了解的。

而佛教思想,明確地指出了斷見的不正確及其造成的傷害。

image

對於生死的「凡夫之見」

人要是因看不見死後是如何,就自以為死後就「不存在」了,這在科學上是不合乎實驗精神的,而在佛法中,就被稱作「凡夫之見」。

這就好像一個人站在一條河流的旁邊,極目遠眺,想見到河流的盡頭。但因為河流太長了,故看不到盡頭。此時此人若對自己說:「因為我看不見河的盡頭,故河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就不存在!」這種想法,當然是很可笑的。

中國的大詩人李白,曾在《將進酒》中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名句。若把這兩句詩用在生命觀上,可說是把佛法的生命觀講對了一半。因為若以佛法的觀點來看,「黃河之水天上來」講得沒錯。現代的地理學及氣象學,已明確地在科學上實證了由天上而下來的雨水和雪水,的確是河川之水的來源。這說明了河川之水的其來有自,也就是佛法的緣起思想(指一切現象均因緣而起)。故李白的《將進酒》,我以為若從常情來看,是顯現出了一個感觸敏銳的才子因人生苦短而縱情詩酒的一面。但由佛學及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將進酒》事實上更深一層地表現了李白的生命觀。以了生脫死的層次來看,他對生命仍沒有想通。在生命的緣起性上,他只見到了一半,也就是生命之河其來有自。但他見不到的,正是那「看不到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他會有「奔流到海不複回」的感嘆。事實上這就是斷見。也正因為這個斷見,《將進酒》的下面會有「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感傷。太白詩酒雖是千古絕唱,表現出了一個生命的「真」,但以佛法的眼光來看,則會視其為「真則真矣,然了則未了」!真正「了」的人,是不會有「奔流到海不複回」之嘆的。

i5

圓成的生命觀

的確,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生命是一個圓而不是一條直線。在佛法的生命觀中,沒有終極的觀念。存在的本質是不住遷化的過程。水流入了大海,並不說明大海是靜止終極。而現代的科學也已經充分證明海水在一定的溫度與氣壓下,仍會上升化為水蒸氣成為雲、霧,飄向四方。而雲、霧也會在一定情況下,又以雨或雪的形態而再度降下,流入百川之中。故海在水的生命流程中,只能說是一個暫時的歇腳處。等到因緣到了,它又將再上升,去參與宇宙中整體大化的流行。

生命也是一樣的,是一個不住遷化的過程。它就算流入「死亡之海」而不再有心跳、呼吸,也喪失了自己的身份,但以佛法來看這並不是終極,而只是法界大化流變的過程。而佛法的這種體悟,並不是超出了人類經驗範疇的玄談,而只是一種對生命及宇宙現象的如實體查。儒家也曾說過「觀天地生物氣象」,宋儒更曾提倡「格物致知」。佛法的生命觀,只是在觀天地氣象而掌握了存在的通則之後,以一個合理的眼光來看生命而已。

不是嗎?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執行;地水火風,亦常在自然界消長變化。滄海桑田,白雲蒼狗。哪個生了,又哪個死了呢?天地萬物如果皆只是在變化交替而沒有甚麼生或死,人又豈能例外?

以此來看,我倒覺得佛法的生命觀很平實。反而是一般人的斷見與常見,是在談玄說理呢!

「無始終」的概念,在人類的思想中是一個創舉。西方哲學中生命觀的思想糢式,是先假設一個「第一因」作為生命之流的起點,然後再去找那個第一因。而以佛教思想來看,這一種思想糢式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也是因不了解緣起法則而產生的東西。是因為人以為眼前的生命是實有的,故才會有第一因的思想。而這個實有的觀念,正是執著與痛苦的根源。人若不能在這一點上勘破了、想通了,總是掙脫不了這漫天蓋地的生死幻網。而無始終的生命觀,可以說是對傳統思想糢式的徹底掀翻。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