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要完成些甚麼,想要把一個東西轉化成為另一個東西,或者想要獲得某些東西,這種企圖本身也是我們真實本性的一種表現。但努力的意義,應該是在於努力本身,我們應該在達到一些甚麼之前,就先了解努力的意義。所以,道元禪師才會說:「我們應該在獲得開悟前,先獲得開悟。」
我們不是在開悟之後才了解開悟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本身就是開悟。當我們深深陷入煩惱或沮喪時,開悟就在其中。當我們身處逆境時,應該從容自若。我們通常都覺得生命的無常讓人難以釋懷,但也只有在生命的無常中,我們才可以找到永恆生命的歡樂。
抱持著這種理解,持之以恆地修行,你就可以日益改善自己。但如果你企圖達成甚麼卻又沒有這種了解的話,你的修行就不會有效果。你會在拼命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迷失自己,你會一無所成,讓自己繼續在煩惱中受苦。但有了正確的了解,你就會有所進展。那麼,不管你做甚麼,都會基於你最內在的本性,而成績也會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哪個較為重要呢?是獲得開悟,還是在獲得開悟之前先獲得開悟?是賺一百萬,還是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享受你的生命(哪怕你不可能賺到一百萬)?是當個成功的人,還是在你追求成功的努力中找出努力本身的意義?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你連練習坐禪都還不能;如果你知道答案,那你就會找到生命真正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