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期,在舍衞城郊區的一個果園裡,住著一位比丘,名字叫做「伊估達那」。
他只能熟記一首佛陀所教的偈頌,但是徹底體會其中的道理。每次他讀完這個偈頌,果園的樹神們就熱烈的鼓掌稱贊。
有一次,兩位博學多聞,並且常常說法的比丘,帶著一群徒弟經過這個果園,問伊估達那在這麼偏僻的地方,會有人來聽法嗎?他說:果園的樹神都會鼓掌稱贊。
因此,這兩位比丘便在園中說法,舌粲蓮花,滔滔不絕,如長江大河。但說完後,果園裡卻是靜悄悄的,連樹葉落地的聲音也沒有。
他們就請伊估達那說法。他一讀完這個偈頌,園裡一如往常地向起熱烈的掌聲,並且大聲叫好。
這兩位比丘的徒弟們認為這些樹神偏心,對伊估達那比較友好,因為他所講的根本就很平常,不如他們師父的精彩。
佛陀聽到了這件事,就對弟子們說:
「比丘們!我不認為聽了許多經典常常說法的人,就一定精通佛法。相反的,雖然聽得不多,卻能體會真理,經常保持正念的人,才是真正精通佛法的人。」
從佛陀的開示,我們知道法的核心在於親身體證,要能一直保持覺性,活在當下,才是真正的受用到佛法,並且真正護持著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