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看「雞蛋」,你也能開悟

禪修過程中最常見兩個問題:一個是腿子疼怎麼辦?一個是妄想多怎麼辦?我們打坐的過程,可以調整、調柔身心,使身體、心、思維也得到調柔。腿子疼是身不調柔的表現。妄想多,甚至越不想打妄想妄想可能就越多,這個狀態呢就是心不調柔。

上肢運動量大 下肢運動量少 水火不相濟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中年人從40歲以後,各種各樣的疾病就開始逐步地增加、發作了。即使是年輕人,也不是完全健康的。這些不健康的因素,跟我們的社會環境有關系,跟飲食、空氣、水源有關系,也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

古人的下肢運動量很大,要走路、要負重,都需要下肢的運動。就是前些年汽車不普及的時候,人們騎自行車也需要下肢來運動。現在呢?出門不再步行、騎車而是開車,腿就不動了,上電梯、坐公共汽車,腿站在那裡,它也不動了。手用的多了,用手控制方向盤,用手按鍵盤,用手操縱各種控制屏。現代人上肢的運動量大,下肢的運動量少,致使氣血、陰陽不能得到平衡。上面運動量大是火,下面運動量少是海、是水,水火不能相濟。從中醫上來講,這是我們身體不調柔的表現,表現出來的就是腿疼。很多人打坐有的盤不了腿,有的連單盤也盤不了,散盤也很吃力,盤個十分鐘八分鐘,腿就開始疼了,這是這個時代、這種生活方式造成的,我們要來克制。

打坐讓你身心調柔、水火相濟

練腿子一方面使身體調柔,水火可以相濟,另一方面,通過練腿子也來鍛煉我們的毅力,就是所謂的定力、耐力。有一些人腿子很好,雙盤時腿子不用手拿,自己可以盤上去。這固然身體調柔,但是如果心不調柔,坐到那裡沒事做,腿也不疼沒事做,也不能看書,怎麼辦?打瞌睡吧,也就養成昏沉了。

所以腿子好的就不要打昏沉,都要來好好用功。腿子不好的,不要絕對地羨慕人家腿好的,羨慕人家自己也沒有,都要來練,平時也練,比如在家裡學習、看書、打電腦、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盤腿來練。

不要太剛硬,也不要太懈怠

練腿子要適可而止,不要過份,免得把肌肉拉傷。但是也不要一疼你的腿就動,一疼你就動,養成這個習慣了,也就形成慣性了。10分鐘之後它不疼你也認為它疼了,總是10分鐘之後就要翻腿子,這會養成不良習慣。要知道腿子疼的原因,然後來克制它,克制的本身也是修行。克制的方法,既不要太剛硬,非得強迫自己要堅持45分鐘。也不要太懈怠,一疼就動。要自己慢慢練。腿疼恐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疼的人很少。

練心練定力毅力

練腿子的同時,也在練我們這個心。沒有打坐經驗、不懂打坐的人有了妄想啊、妄想紛飛啊、煩惱啊,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煩惱來了就摔摔杯子、摔摔行動電話、吵一架等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打坐的人知道煩惱、知道妄想,這證明我們的心呢,比一般的人細了一步,這個是好的,是自己的優勢。

妄想、妄念,是我們累生累世積累的,這叫習氣。習氣就相當於習慣,比習慣更深刻、更堅固。習慣有可能好調,習氣呢就更難一些。妄想紛飛,妄想不斷,前念未斷後念又升起,念念相續,念念紛雜,這是我們累生累世養成的、積累的。積累養成這樣的現象,就叫做順生死,就是凡夫。

練心對治紛雜的妄念

我們了解佛法,了解世間的苦,了解世間的虛幻。《金剛經》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了解到這些,怎麼樣來對治它呢?就需要來修行,修行的作用點在甚麼地方呢?對治妄念。

打坐時間長了,妄念會淡化。一開始打坐,妄念是一環緊扣一環,沒有一點空隙,而且情節非常的複雜,像你自己在當一個很高明的導演,自己來導演、來主演自己的節目,是不是?這就是我們的妄想重。

一秒鐘一秒鐘地積累

要在平時養成習慣,我們可以持戒、修布施幫助別人、做好人做善事、做一個樂觀喜悅的人,做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這都是我們平時的基礎,這個基礎做好了,慢慢地養成習慣,煩惱就會淡化,淡化了,它的連續性就不會那麼強,你想克制一下,它都可以沒有,你不註意,它又來了,你再註意,它又沒有了。淡化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逐步地把握。把握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狀態,淨慧老和尚描述這種狀態,就是由點變線,由線變面。妄想淡化了以後,我們可以把握這一點,例如一開始可以把它把握住兩秒鐘、三秒鐘,即使只有一秒鐘也可以。慢慢地,再把這個一秒鐘、兩秒鐘變成半分鐘、一分鐘,變成一分鐘了可能就相當於一條線了,堅持五六分鐘,那麼這個線就長了,這個線長了就可以展開變成面了,變成面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跟別人說話做事的過程中可以一心不亂。

在睡夢中也能把握

這個面展開了以後我們的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在睡夢中有一點點把握了。如果你在靜中一分鐘、兩分鐘也把握不住,你要想在動中把握,還想在夢中把握,那是不現實的。

我們要能把妄想往回拉,實在拉不回來的,我們看著它,不要讓它走的太遠,你也不要隨它走。自己可以感覺,妄想不是自己的自性,是自性上的昏沉,妄想重了以後,你跟著妄想跑,你就完全把自性、把自己的東西丟了。

image

控制妄想 猶如牧羊

當你心裡清靜一點以後,即便是有妄想,你看著這個妄想,你不跟著它來跑,就好像甚麼呢?好像我們是牧羊人,羊群很亂,羊東跑西跑,但是放羊的人不亂,羊跑得快了或跑得慢了,你就用鞭子或別的辦法來對治它。慢慢地你就知道,妄想這個東西就相當於羊,你控制妄想,把握妄想,你就相當於放羊的人。羊有時候很整齊,你放羊很省力,就坐到邊上甚麼也不用做,吹笛子;有時羊群不好把握,你東來趕、西來趕,它也不聽你的話,不往正路上走,這是會有的。但是你要知道,羊是羊,你是你,你不要把你當成是羊。

青蛙與千裡馬 離入定還有多遠?

打坐之後,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狀態呢?甚麼叫入定呢?我們講止觀雙運,甚麼叫止?甚麼是觀呢?心裡空白了是不是就是止了?就是觀了?沒有進入「入定」這個狀態,就很難體會得到。我給你描述的再美、再實際,想象中的理解也會有很大差距。

有一個故事,「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伯樂的兒子要跟父親學怎樣相馬,怎樣選擇千裡馬。他父親就給他說,千裡馬的眼睛是圓的,千裡馬走路跟一般的馬走路不一樣,千裡馬走路像蹦一樣,一般的馬走路動力不強。伯樂說的這些是他多年的經驗。但是伯樂的兒子沒有這個基礎,他認為眼睛圓的、走路蹦的東西就是千裡馬。他尋千裡馬尋了半天,帶回來一只青蛙,說這就是千裡馬。差之千裡!

呼吸之間忽然突破

總的來說,我們通過打坐,就是來練我們的忍耐力,客觀地來對待我們的身心。《入禪之門》、《打坐指南》都告訴我們打坐的方法。這個方法就相當於一個工具,是幫助我們來打坐的。究竟我們打坐到一個甚麼狀態,可以一邊走一邊來摸索,摸著石頭過河。

就剛才給大家的提示,讓大家來體會自己的呼吸狀態,那你的體會是甚麼呢?不就是一呼一吸、粗一點細一點的問題嗎?也許你會問,我體會到了細的呼吸會怎麼樣呢?

我們盯著某個事情,盯的時間長了,由量變產生質變,慢慢地就會開悟。盯呼吸是一個方法,不是目的,你盯到一定程度,有了耐力,有了清靜心了,就會突然間有一個突破。所謂的突破,所謂的開悟,就是我們認識人生、認識宇宙的一個新突破。

「看」雞蛋幫助她開悟

有一個典故,馬祖大師俗家的一個嫂子,對馬祖大師說:「我覺的人間太苦,我怎麼樣離苦?怎麼樣來修行?」馬祖大師知道她的根基,說:「你家裡有雞蛋嗎?」她說:「有雞蛋。」馬祖大師說:「你把一個雞蛋用繩子捆起來,吊到你經常看到的地方。只要有時間,你就看雞蛋,忙的時候你就忙,不忙的時候你就看這個雞蛋。」她聽馬祖的話,不忙了就看雞蛋。有一天,捆雞蛋的繩子斷了,雞蛋掉下來了,她突然開悟了。

公案是這樣描述的。她的心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繩子不斷,她也可以開悟。她是有根基的,她知道人間的苦,尤其是封建社會女眾的苦。她想離苦。馬祖道一大師讓她看雞蛋是一個方法,不是目的。她在看雞蛋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來專註到這個雞蛋上,就可以不打妄想,可以清明,可以開發智慧。

你也能開悟

我們「盲人摸象」來分析,所謂的人間的苦,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對待之心。如果你不對待這個苦了,它就沒苦了。通過看雞蛋,你的心盯到一個地方,盯來盯去,盯來盯去,知道這個苦是怎麼回事了。你認為它苦它就苦,你不認為它苦它就沒有苦。

菩薩以願力在娑婆世界示現,他是不苦的,他是聖人。我們凡夫呢?是業力來到人間、流轉六道、流轉生死,我們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的,覺得它是苦的。自己的心態一轉變,雞蛋壞了,就是雞蛋不壞也可以把雞蛋砸壞,啊!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

把心態一轉變,不以為它是苦,它就不是苦,不以為它有生死,它就不是生死。如果說我們這一期的人身死了,來生再轉一個人,或轉一個其它的,我們換換這個身體,就像我們換一件衣服一樣,那換一件衣服有甚麼煩惱呢?有甚麼生死呢?有甚麼痛苦呢?如果你這樣地理解,那就是開悟了。

但是我們一般的人做不到,還得從基礎來做。無論是數呼吸、觀呼吸,還是你搞個雞蛋來看也行。你看了雞蛋了,你練了甚麼呢?練了你的清靜心了,練了你的專註心了,你的心專註下來以後,自己的智慧光明就會打開,那個時候就會開悟。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