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習性,就是慈悲

菩薩的習性 就是慈悲
文丨淨宗法師

又言「積習成性」,指法藏菩薩集諸波羅蜜,積習所成。

我們講「習性」,就是說習慣養成了,經過不斷燻習,這種習慣就形成了一種秉性,所以叫「習性」。

說一個人「惡性難改」,他的惡性是怎麼來的呢?就是不斷地造惡、不斷地造惡,他就很喜歡造惡,就成了一種秉性,不能改了。

比如抽煙的人,他生下來是不抽煙的,長大後天天抽,不斷地燻習,他就有抽煙的習性了。喝酒也一樣,不斷地喝,就有了酒癮。

做善事也一樣,有的人非常善良,他被善根的種子燻習,就形成一種秉性了,他根本就不會對人家作惡的思維判斷,也不願意說惡的語言;他沒有那方面的性,所以不會去造惡。善良的秉性也是燻習而成的。

人越是造惡,越是熟能生巧。有的人就很願意負面思維,見甚麼就願意想不好的一面,越這麼想,越是負面,越往下墮落。

如果總是正面思維,心就總是陽光的。這就是「性」,習性造成的。這非常重要。

「又言『積習成性』,指法藏菩薩集諸波羅蜜,積習所成」,菩薩「積習成性」成甚麼性呢?諸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等。

對法藏菩薩來講,這已經成為他的本性了,起大慈大悲心,見了眾生就慈悲憐憫,絕對不可能分別、厭嫌等等;總是要想辦法救度他,拯救他出離水火。

摘自:《往生論註講解》

轉自:佛子如林微信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