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修持的好處
時自在–命自在;處自在–心自在;
物自在–舍自在;周遍自在–業自在;
大小自在–生自在;有無自在–心自在;
動靜自在–信自在;深淺自在–願自在;
無礙自在–法自在;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
佛教不只講知識講理論、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最主要是重視實踐,也就是修持。《金剛經》有一句經文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說:”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我覺得這兩句話十分耐人尋味,可以說有很深的涵義。將此二句經文演繹開來,即爲: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相反,不是佛法的,有時候卻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誦經、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誦經、打坐時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貪嗔癡,當你在行布施時一直抱著沽名釣譽的心,這時,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精神修養,我以爲用佛教的方法來修煉精神不失爲一種好的修行。修持有很多好處,我歸納爲下列六種:
一、訓練身心強健。
修持可以使身心強健。譬如拜佛,晨起拜佛,睡前拜佛,是一種最好的健身運動。如飯後跑香,幫助消化,”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如朝山禮佛,一則可以接觸大自然,舒展心胸,二則可以增長信心,廣結善緣。
稱名念佛,是修養心性的一種妙法。譬如等候公車時百無聊賴,與其爲車久久不來而煩躁,不如靜心念佛,毫無氣惱。打坐、修觀,亦是澄淨思慮的最好方法。
信仰佛教,不可把它看成百寶靈丹。一般人的無理要求,是以爲一有信仰就沒有痛苦、沒有死亡。其實,煩惱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的現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力量加強了,才可以無懼於生老病死之苦,如證果阿羅漢,一日一食,樹下一宿,山林水邊,逍遙自在。原因是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抵抗力增強,對於外在物質的缺乏、災難苦惱等都能夠忍受。若無修行,則心力脆弱,見到別人轎車洋房的生活,內心受不了誘惑,因此苦惱不堪。所以說修行可以令身心強健。
二、淨化煩惱習氣。
一個人的大小煩惱之多,如同恆河沙數,若沒有修行則絕對無法對治。習氣亦然,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欲淨化這些習氣,唯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當你煩惱的時候,該怎麽對治?誦經、拜佛、觀想佛陀的慈容,或者高聲念佛,借助佛的慈悲力來化除你的煩惱。當你拜佛時,專心一意,頭雖然低下去,心靈卻因此而升華。當你拜佛而獲得法喜時,無明煩惱也因此而消失淨盡。一個不懂得修行的人,當煩惱生起,無法自抑,因此大發脾氣,與人爭執,非但煩惱不能消除,反而舊恨未去,又添新愁。在《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修行可以獲得很多益處。
三、蒙受三寶加護。
一個修行的人,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嘴巴不亂說,心里不亂想,身體不亂做壞事。當身口意三業清淨時,即使三寶慈光不加被,本身亦會清淨。何況做各種功德,修各種善行,人間天上都贊美了,三寶豈能不加護持呢?所謂”得道者昌”,一個善良的人尚能獲天降祥瑞,何況一個修行的人?
佛陀在菩提樹下修行時曾感猿猴獻果。唐朝善導大師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冰亦須念至流汗,以表至誠。後來善導大師每念”阿彌陀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聲百聲,光明也是一樣,旁人皆能見到。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說,若有執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無論在甚麼大火之中也不會恐怖火的燃燒,這是由於菩薩的威德神力的緣故。又說,如果面臨傷害或殺害的時候,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個刀或杖就會一段一段地折壞,既不能打又不能殺。這些都是說,一個人只要有修行,隨時都能獲得三寶的加護。
四、常得人天尊敬。
一個有修行的人,他的舉止安詳、語言慈和、富於慈悲心,無論到哪里,都會受到尊敬。
佛住世時,大弟子須菩提在岩中宴坐,入定在空三昧的禪思中,那很深的功行感動了護法諸天。很多的天人出現在空中,散著天花,一朵朵色彩繽紛,都飄落在須菩提面前,並且合掌贊嘆道:”尊者!在世間上做人,有高遠的名聞,有眾多的財寶,並不讓人覺得尊貴。即使那些國王、富豪,他們一樣終日給煩惱欲望所囚。尊者!世間上真正尊貴的是如你這樣的大修行者,你的威德之光照徹了天宮。偉大的須菩提,請接受我們天花的供養,我們向你頂禮,表示我們的敬意!”
五、可以明心見性。
古時磨鏡,若不經過一番琢磨,則鏡子的亮光就顯現不出來。越是上等的藝術品,所需的琢磨工夫越多。人類亦然。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空中的烏雲覆住了太陽的亮光,唯有除去煩惱的烏雲才能顯出真如本性。如何驅除煩惱的烏雲?這就得靠修行的力量。唯有修行,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唯有修行才能證得真如實相。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天生的釋迦,也沒有自然的彌勒,一個人要有成就必須精進不懈,要明心見性就必須認真修行。
六、永斷生死苦惱。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過於生死。當親人臨將命終時,那一份生離死別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亂割,真是肝腸寸斷。如何才能免去這種痛苦?佛陀告訴我們,唯有永斷生死苦惱,進入不生不滅的涅盤。怎麽才能永斷生死苦惱進入涅盤呢?佛說,唯有修行。
一個人若不修行,則永遠不能出頭。平時若只做些功德,至多僅能獲得人天果報–雖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當福報盡了,仍須墮落受苦,不能出離生死。唯有發出離心,厭離塵世的欲望,不爲欲望所縛,再以入世的精神,從事弘法度眾的工作,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海。過去諸佛以及大菩薩等,能出離生死苦海,逍遙於常寂光中,都是經過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與磨煉,才能有所體證。
佛光菜根譚
四念住,可以安頓身心;
四威儀,可以規範行爲;
四攝法,可以廣結善緣;
四聖諦,可以明白真理。
心生萬法
對感情不執不舍,
對五欲不拒不貪,
對世間不厭不求,
對生死不懼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