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
真正的禪修,不需要影嚮工作。你甚至不必單獨安排時間來修行,坐車開車、上下電梯乃至行住坐臥都可以。事實上,在禪宗本來的修行中,只要你懂得以心觀心,從而認識心的本性,隨時隨地都可以轉變意念;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將心念轉變爲對實相的了解,就是在禪修了。
《五燈會元》里有一則公案:唐宣宗問弘辯禪師:「甚麼叫佛心?」禪師答道:「陛下每日處理種種事務的心,即是陛下的佛心,即使千佛來作開示,也別無其他。」
在座諸位每天的事情也不少,但如果你能觀心,也一樣會明白「即心即佛」——我們的心與佛無別。這種禪宗的修行竅訣,在密法中也有很多,不過,要有些境界才做得到。
爲了引發這種修行,我們要培養每日打坐的習慣。比如,早上起牀後,你可以禪坐10分鐘到半個小時。坐好後先排垢氣:吸氣,然後伴隨呼氣,觀想貪嗔癡等煩惱從鼻孔呼出體外;這樣連排三次。之後,靜靜地安住一會兒。
不要小看這十幾分鐘的修行,從這里得到的平靜,將爲你一整天的心態輸入正能量,起到很好的調整作用。
晚上睡覺前,最好也禪修幾分鐘。這時候禪修,就像通過按摩去除身體的勞累一樣,輕輕松松坐一會兒,內心的疲倦和雜亂就消失了。可以說,這是一種心理按摩。
對於只會調身而不會調心的現代人來講,很多人心理出了問題,有時也作心理咨詢,但這個效果很難說。倒不如平時就培養禪修的興趣,以啓發內心的寧靜,當你有了這份寧靜,在生活的所有時刻,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條理性。
佛教認爲,現實中的一切都是心的造作,而當你的心完全處於一種寧靜、澄清狀態時,會形成強大的專註力。就像非洲獵豹專註獵物並捕獲一樣,專註力可以讓管理者迅速作出合理抉擇,讓科學家一瞬間得到新的發現,而前輩的佛教智者們,更是以一種非同尋常的專註,開啓了智慧。
所以,如果能把握好規律性的禪坐,以及行住坐臥中隨時隨地的禪修行爲,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不論是男士女士,我們終將迎來自己生命中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