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雄
涵容養德是涵養我們的肚量,慈悲心,使我們自己更能包容、更能寬恕、更能容納別人,來培養增進我們自身的德行。海的肚量最大,取一桶水不見少,加一桶水也不見多。我們要學大海,要有海的肚量。
我們常聽說大肚能容,宰相肚裹能撐船。楊老點傳師賜導時曾說了一個故事:以前有位宰相,在京城當官,忽接遠方家裏來的急書,說鄰居築圍牆過界起爭議而打起官司,宰相看了信在原信上寫了兩句話『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幾尺又何妨』,就叫來人送信回去。家人看懂了,就把牆往自己這邊移了幾尺。
鄰居知道這事後,甚覺慚愧,也自動往回移了幾尺,原來很窄小的巷子,一下子就變成很寬闊的大路了,嘉惠鄰人以及後世的人。
涵容,首先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有慈悲心才會悲天憫人,才會有大的肚量。1998年時參加絲路之旅,有一天到了青海省會西寧,參觀完了回教的清真寺,在寺前看到一些小孩子,很可愛,要將我們買的水果食物送給他們,有的小孩不肯要,這時有一慈祥的老先生走過來對我們說,回族有些禁忌,有些漢族的東西他們不吃的,不必勉強給他們。這時後學才對這位老先生仔細的看了一下,發現他慈祥的臉上有著艱辛歲月所刻留下來的痕跡。再詳談,他原來是在國軍服役,大陸撤退時,他的部隊撤退到台灣,他們這一小部分因別的任務沒趕上,留在大陸,後來被共產黨抓了,被派到西北勞改,度過了幾十年的艱苦歲月。他說就差那幾個小時,真是命啊!臨別時他說希望大家和平相處,不要再打仗,勞民傷財,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生離死別。一輩子的辛酸,在他心中竟沒有一絲怨恨,只有寬恕,這是何等的寬宏大量,何等的偉大。每當夜深人靜,他那慈祥的臉總會在後學的腦中浮現。這些年來後學一直後悔當時沒為他做些什麼,也沒留下他的名字、地址、電話。只留下這些年來的一絲空遺恨。
要有大的肚量就要除掉「貪」。要捨、要佈施,多捨、多佈施以後,就自然的不會再去貪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事實上佔別人便宜的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後學有個實例,後學有棟公寓,以前鄰居叫Chris,有五年他沒有設垃圾箱,他的房客一直倒垃圾在後學的桶子,講了他也不理。便宜他佔了,因此而富有了嗎?後學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公寓在九○年代房地產業不景氣時破產了。俗語說:吃虧人常在,刁鑽不到頭。所以我們吃點小虧沒關係。
要有大的肚量就要去「嗔」。忍讓,多讓別人一點,我們常聽說:進一步粉身碎骨,退一步海闊天空。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有一條悲劇新聞,在威斯康辛州有幾個獵人,獵鹿人,為了佔位置起爭執,有一人拿起獵槍打死對方五人。若當時雙方各能忍一忍,不就海闊天空沒事了嗎?
唐朝布袋和尚忍辱功夫修得最好,笑口常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別人欺負他,他一點都不生氣。他有一首忍辱養身的歌很好,特記於下,供各位學長參考: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唾老拙,留它自乾了。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布袋和尚是彌勒祖師的化身,在彌勒祖師的法座兩旁,常可看到這樣一對對聯,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包容,忍天下難忍之事。
我們修道要修慈悲心,修忍讓。對不順心的事,學彌勒祖師,一笑置之。要有大的肚量就要能原諒別人的缺失。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是春秋戰國時候的人,合夥做生意,在分錢的時候,管仲總是多分一些給自己,可是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貪心,而是因為他家貧,所以他不計較。兩人一起去打仗,管仲三戰三逃,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膽小,而是因為他有老母在堂。甚至還向齊桓公保薦管仲,使管仲成為宰相。鮑叔牙能原諒管仲的缺失,因他的肚量而成就了一代名相。
另外一個故事:有量才有福。從前有一個村莊,有一個很富有的富翁黃老先生住在那兒,田產一望無際,都靠村裡的佃農替他耕种。以前念書都是上私塾,而且還要有錢的人才上得起。這個村莊沒有私塾,黃老先生心還不錯,念及佃農的小孩沒地方念書,所以請了位陳老師來教村裡小孩念書。陳老師年紀不大,有位賢淑的太太,沒有小孩。由於薪水不多,所以陳老師生活過得很清苦,還好太太很賢淑,不埋怨,而且也幫別人做點雜事來貼補家用。
日子過得很快,一下子兩年過了,第三年過年就快到了,因為陳老師字寫得好,所以村子的人都請他寫門聯,寫完了都要送紅包給陳老師,但陳老師很客氣,都沒收。有位太太心裡很過意不去,就把自己養的一隻母雞送給陳老師,雖然陳老師一再婉拒,最後還是拗不過那位太太的誠意,就勉為其難的收下了,就交給師娘過年時用來祭拜祖先。過年那天師娘就煮了雞放用鍋中等傍晚祭拜祖先,晚上圍爐加菜。
黃老先生也有一隻母雞,跑到穀倉偷吃稻穀,聽到過年燃放炮竹的聲音,嚇的飛起來,打翻了一個籮筐,正巧被籮筐罩住出不來。下午,黃太太準備抓那隻母雞來煮,怎麼找也找不到,心中想一定是陳老師沒有菜過年,他太太就偷雞過年了,就立刻來到陳老師家中探看,並很不客氣的質問師娘有沒有偷他的母雞。師娘被問得莫名其妙,連忙回答說沒見到他的雞。黃太太大概聞到雞味,說他不相信,要到廚房看看。立刻跑到廚房,掀開鍋蓋一看,果然是一隻雞,不由分說拿起雞就走了,同時還大罵,羞辱師娘:你這賊婆,真是不要臉……。
晚上陳老師回來,圍爐吃飯時沒看到雞,就問師娘,怎麼沒看到雞,師娘不但沒把雞被黃太太拿走並且遭到羞辱的事說出,反而編個故事說,噯呀!我們真沒口福,本來那隻雞我己煮好,盛在盤子裡,放在灶邊,準備等它涼點放進櫥櫃中,轉身做別的事去,回來準備收起它時,正好看到一隻不知那兒來的白狗給咬走了,這隻狗跑的好快,怎麼追也追不上,所以覺得很對不起你。陳老師聽了太太這樣說後,不但沒怪他,反而安慰太太說:沒關係,算我們沒口福。
第二天早上,黃太太要他女兒到穀倉拿稻穀來餵雞、鴨。他女兒到穀倉正要拿稻穀時,看到一個籮筐會動來動去,翻開一看是隻母雞,媽媽不是說被師娘偷走了,怎麼會在這兒。趕快去告訴他媽媽,黃太太這才知道冤枉了師娘,心裡很難過。想到陳老師來了三年,都沒請過他們,何不借此機會請他們過來吃飯,慶祝新年,同時表達對老師三年來的謝意。就要他女兒去請陳老師來家裡吃飯,陳老師推辭說沒法去,但黃小妹說他爸爸很誠心的請老師,請老師務必要去,這時師娘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就勸陳老師去。陳老師聽太太的話就去了,見了面彼此恭喜一番,就上座入席,陳老師很客氣的道謝說,真不好意思,太打擾了。黃老先生見到陳老師這麼客氣,沒有生氣的樣子,就放心不少。酒席間談了一些教學,學生學習情況後,就問陳老師,今年正逢科考,想不想進京參加考試?陳老師說他很想去,可是家境清貧,沒路費,只能望洋興嘆了。黃老先生說:你學富五車,不考太可惜了,路費沒問題,我幫你出。吃完飯回家,陳老師把這消息告訴太太,夫妻兩人都很高興,很感激黃老先生夫婦。陳老師自此就很認真準備,到了三月,考期快到了,就動身進京參加考試去了。陳老師果然不負眾望,中了狀元,衣錦榮歸,騎著一匹白馬,侍衛成群,好不威風。後來做官,深愛百姓,為民造福,上蒼有感於他們夫妻的善良、仁厚,仍賜給他們一子,承歡膝下﹝摘自古今故事集﹞。這故事告訴我們,因為師娘的大肚量,原諒了黃太太的羞辱,才得到黃老先生的資助,而得到中狀元的福報。所以我們要學,要學得肚量大點。
要有大的肚量就要不記恨。要看得開,把心放開,學謙卑,像水,往低處流,一直流,流到大海,溶入大海就不見了,沒有了自我。記恨就會想復仇,以牙還牙,就會有悲劇。中東擾攘不安,是因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有解不開的歷史仇恨,再加上一些有心人士,扇風點火,鼓吹仇恨,所以中東永無寧日。幾年前在德州Waco,FBI要以武力強行進入一宗教團體的營地,結果營地被燒毀了,大部分該教派的人士都被燒死了。Waco事件好像就此結束了,事實上並沒有。一青年目睹Waco事件而深恨美國政府,後來他自製炸葯炸毀了俄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死了幾百人,Waco事件的後遺症就此結束了嗎?希望如此。在社會新聞常可看到男女雙方,愛時好的很,當對方不愛時,就恨的要死,甚至把對方給殺了,毀了。其實若真愛一個人,應該是希望對方幸福快樂,去祝福他。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這那是真愛,真愛是沒有恨的。
一貫道最偉大,以前受到政府的迫害,卻能走出陰影,不記恨,以寬容的心,寬恕了一切。很多道親受了官考,被抓去關,出來後差事丟了,命運改變了,可是並沒有怨言,沒記恨,以寬容的心,寬恕了一切,勇敢的站起來,繼續為人生、為道而努力。我們修道,就是要多行善,修慈悲心,修一顆更能包容、更能寬恕一切的心,德是無形的,雖然看不到,但是我們能如此做,所積的德必定是與日俱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