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改變,你整個行為就改變了!

當我們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的時候,我們會發覺這當中有一句話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句話簡單的說,就是我們一生當中所受用的這一切的果報,完全是我們內心所變現出來的。為甚麼是內心呢?在《唯識學》就講得很清楚,就是你的思想。我們一個人,為甚麼有些人會造殺盜淫妄的罪業?有些人會去造五戒十善的善業?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不一樣。當我們有一個很善良的思想,我們就會去造作善業,我們如果經常產生邪惡的思想,我們就造作罪業,我們的思想決定我們的行為,也就影嚮到我們最後的結果。所以整個佛法的戒定慧,基本上都是在修正我們的思想,而這當中基本上是二個修學次第:

我們在改變思想剛開始先從持戒下手,持戒主要的精神,就是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持戒整個目的都是在培養善良的思想,培養一個善業。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內心當中有曾經發願,所以,以這個願力產生一種戒體,產生防非止惡的功能。剛開始我們在受持佛陀的戒法,是培養一種深信因果、斷惡修善的善念,從善念中慢慢慢慢的對治我們內心深處的邪惡思想,遠離三惡道的果報。所以我們善念培養起來的時候,我們內心已經趨向安樂的果報,我們講成就安樂道。進一步,我們從持戒的基礎當中來修學止觀,特別指的是大乘止觀,從善念而提升到一種正念。正念甚麼呢?簡單的講就是正念真如,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們開始依止空假中三觀,來觀照我們眾生本俱的那一念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我們說是現前一念心性,或者說真如本性。以空觀來發明不變的體,以假觀來發明隨緣的作用。

所以其實我們整個修學,從你剛開始發心修學到你臨命終,都是在調整你的思想。從一個善念的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到最後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由善念到正念,因為你思想改變了,你整個行為就改變了。我們說事出必有因,一個人的行為是他的思想推動的。

身為一個大乘的佛弟子,我們講開悟的《楞嚴》,其實我們研究本經,就是希望我們在持戒的基礎善念當中,要慢慢的提升到正念;從對治惡念,慢慢的提升到對治顛倒,正念可以對治顛倒。在正念真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簡擇一個方便法門,因為我們畢竟心力太薄弱,末法時代障深慧淺。所以在二十五圓通,我們必須要簡別一個下手易成就高的門,這門當中本經簡別中分成二段:一、簡非,先把不適合末法眾生,不適合阿難尊者修學的門,先把它去掉。先簡非然後再顯示適合的門。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