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拥有什么?人应该放弃什么?
人并不真正拥有什么事物,因此也不必放弃什么东西,只要把占有欲放下就行了。其实,谁都想占有,而谁却都占有不了什么。人空手的来,又空手的回去,在这匆匆数十年间,究竟能占有什么?
人从无开始,又回归于无。既不能占有自己,又怎能占有别人?想想看;何须占有?整个人生,在欲海中追逐,越占有越觉得自己可怜,越不能满足,因此越想占有,到头来究竟有什么?占有了无尽的欲望和无穷的痛苦。
相反的,人无须占有,即可享受一切。如果能除下占有欲的眼镜,在来看看世上的一切,更会觉得没有任何事物,是自己所能占有的。人之所以有占有之心,原因是出于自利,循着自立前进,必然有我无人,罔顾大体。
看看世上的一切,是没有永远不变的。即使是人,人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更不可能长生。然而,人可以不朽。虽然死了躯壳,却能使精神不灭,所谓「死而不亡者寿」。这是一种生的转换,另一种生的追求,是死的解脱,更是正确的生的方法及表现。
想要死而不亡,必须了解理性,并且去实行。理性是人秉受于天的知觉灵明,独特性质,有理性才能使人尽忠孝,行仁爱,守信义,重道德。若人有理性而不知,或知而不用,不发挥,则是无视于理性的存在,无感于理性的重要,无体于理性的功效,无鉴于理性的价值。
良知与理性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人循着良知的指引,去行其所当行,不为其所不当为之事。若人的思想、言语、行动不受良知的约束与驱使,则虽有良法美制,不足以鼓舞其为善之心,虽有严刑峻法,不足以警戒其为恶之念。
良知是个人在道德上的自觉、自动、自发。道德德行为绝不能只是偶然的行动,必先具有为善之心意与绝恶之觉悟的先决条件。由于良知是对人丝毫不稍宽假的审判者,人在面对良知时,一点也作伪不得。须知做人的根本在于诚实。无一事不涉及诚实。
忠诚之为物,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具有诚信笃实的思想与操守之人,自然诚于中,形于外,表现出至人的义节。忠诚不在文字或言语表现一番而已,忠诚是要铭刻在心,实实的体验。
一个人唯有勤其业,利其志,在立足点上牢牢站稳,不依恃一切外界的力量,不依傍一切不正常的关系,自立自强,努力不懈,颠沛不移,如此才掌握住成功的关键,方属可靠。
我们必须知道时代巨轮,是轮转不息,不会等待因循苟且、趑趄不前的人。依但被撂倒在前轮的后面,必会辗碎于后轮之下。道德的伟大事业,永远做不完,为待人去开创,去完成,这种精神气慨是光辉灿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