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性心身(三)】

濟公活佛慈訓

道場的倫理非常的可貴,你們生生世世都會結緣,但是所結的不一定是善緣,所以這個倫理你們要好好的把它發揚出來,把這種道場的精神、道場的倫理好好的發揚出去,代表無上大法的可貴,懂嗎?懂,有沒有悟一點?有沒?(有啊!)有,有還是日子一天過一天,但是一點也不是神仙。所以修道就是要步入神仙的境地,用心去體會,慢慢地去效聖法賢、去步入神仙的那一種境地,不是天天隨著這個流程,日子一天過一天。

所以修道我們在佛前所發的愿,那無非是助你們將來,成就在彌勒佛還沒有下世、還沒有見到真佛之前,你們就必須要藉著修行辦道,而為將來鋪一條路,為將來做一番的見證,現在所聞到的這些,都是將來要見佛聞法的一般見證。

末後的這個時刻,你們能夠聞法,能夠得道,是你們累世所修積的,千萬不要抱著一種隨緣而過、隨時而過的這種心態,應該要好好的來了悟一番,了脫一番。最重要高慢的心要降服,傲慢的心要除,如果這一點你們做不到,那麼你們修行永遠還是在外圍的地方,能夠進入裡面,你才算是圈子裡面的一份子,如果你不進去,那麼你還在外圍觀望,你不能夠捨掉,不能夠去掉,你永遠都無法真正去體會悟道的道味。

論心的功夫靠個人去悟,所點的每一個人統統是一樣的,都是那麼一點,但是所感受的都是不一樣,所下的功夫就不一樣。好了,留一些以後再說,講太多了,也體會不到,有沒有聽過五戒?那五戒?有沒有聽過老師分析過五戒?聽過的人舉手,統統沒有聽過,沒有聽過想不想聽,(想),今天沒有時間了,有機會再跟你們淺談一下,五戒的重要。

說修心嘛!你們也摸不著,所以內外一定一定要合一,當你們還不能夠「以覺為師」的時候,還是須要靠一些「戒」來約束你們自己。為師前二年在別的地方談過五戒,當時你們沒有因緣聽到,以後如果有機會聽到再跟諸位談一談五戒。五戒一講到,你們就會覺得更束縛,說不定就不敢來佛堂,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一個修行人就是時時要謹慎自己,不能夠自己太方便,所以你們都很聰明,都會認為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自己都會作怫,定戒律,戒是佛定的.那裡有犯到戒,那裡該,那裡不該o你們不隨便的你們自己就開方便,開方便到最後就變成下流。

所以你們既然進入修行,戒律一定要了解一點。打個比喻,自殺有沒有罪?什麼罪?(不孝)只有不孝?人有沒有權力自殺?為什麼?自殺有沒有犯到殺戒,你們怎麼知道?那是殺自己的生命嗎?所以你聽了五戒,你就會覺得怕怕的,人都認為我沒有殺別人,我沒有殺眾生,沒有殺那些動物,就是不犯殺戒,要知道殺自己也犯到了殺戒,因為人身是離成佛最近的一個階段,有人身你才有機會修行証佛,如果你沒有人身,那麼你離成佛階段就遠了。所以六道之中,人道是最可貴的,天道阿修羅道不見得就能夠成佛,有這個肉身,仍得好好的去愛惜他,甚至於借假修真。人都說:「我不殺別人,但是我有權利殺我自己。」錯誤!錯誤!這也犯到殺戒。

大家敢不敢聽?(敢)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談,不一定一天就可以談完,但是你能不能夠做到那就不曉得。希望你們都能夠了解為師講這個戒律,最重要是讓你們解脫,不希望說讓你們增加束縛。就像佛規一樣,你們認為佛規很束縛對不對?佛規是看起來很束縛,佛規就像佛所定的戒律一樣。戒就是線一樣,你超出線外,就是犯法,你超出線外,就是犯了規一樣。所以大家不要把它想做是很束縛的,而是說讓你能夠減少放縱,不要隨心所慾。

人要控制自己的心,要怎樣控制?不要隨心所慾。如果你放縱你的慾望,那麼心隨著慾望妄念紛飛,那就收不回來。有時候戒律可以幫助你約束你的心,約束你的行,減少你們一些的錯誤觀念。所以有時候,你們對事情的判斷觀念不正確,就必須要藉著種種的戒律約束,讓你們了解一下,希望你們少超出線的範圍。

你們在佛堂個個都是乖乖牌,但是出去呢?不見得,就變成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人不能約束自己的心,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是不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你就會胡作非為,當然大錯是不會,但是內心裡面點點滴滴的那個小錯,有沒有?業由那裡來的,是那點點滴滴的念頭而來的,所以捨業捨業從那裡捨,捨掉那心下的點點滴滴、一點一滴的。

所以看到一點,你就須要去掉,用什麼來去掉,用關老爺那一支青龍偃月刀,還是用老師的扇子來掃?用什麼掃?用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就是一個愚,就是一個痴,修道無非讓你們見到你們原本那個智慧,原本那個佛性,原本的如來,使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教主,成為佛教的教主,讓你們如來自性,怎麼樣?常住在握,常住你心。

你天天拜觀音菩薩,你有沒有觀音菩薩那個弘誓大愿,有沒有?是啊!所以修行由那裡入手,由「至誠」入手,由誠發出「敬」,由敬產生「信」,所以修行由「誠、敬、信」,來入手。你能夠發出至誠的心對道到永遠始終如一嗎?能,你是怎麼樣一個誠法?(至誠),是至誠也好,還是石沈也好,每一個人的那個誠,都是虛偽的誠,是不是虛偽的誠?來做一點事情,就要跟佛算帳的那種誠!今天你布施了多少,你渡了多少人,你講了幾堂課,你做了幾場秀,是不是?你又不能用那個「無為」之誠來行善。

行善的最高超最神聖,就是「無為」之善,由「至誠」才能夠產生「敬」。你今天能夠對老師敬,你能夠對一個可憐的人、對一個跟你不相干的人產生尊敬嗎?不可能的!不可能。所以天下最有心的人是誰?觀世音菩薩,對每一個眾生也都尊敬,視眾生如父母、如自己的子女。所以假設說你家火災了,假設說不是真火災,你家火災了,你先救你自己兒子,還是先救別人的兒子?先救別人的兒子,那打死我,我也不相信。

所以那如果是點傳師在你家,你會先救誰,所以當點傳師,不錯,就是這樣子。你能夠對點傳師產生敬,你能夠對那老太婆產生敬嗎?對於那個在路邊流著口水,流著鼻涕的老太婆產生敬嗎?那就有折扣了。你能夠對你自己所發的這種愿產生信心嗎?你能夠對仙佛給你的將來,你如果始終如一修行,能夠回到無極理天、能夠超生了死,你能夠對仙佛的話產生信念嗎?幸好對仙佛的話產生信,你能夠對講師跟你講的話產生信嗎?你好好的修行,九玄七祖沾光,你能產生信心嗎?信!能!好。

你有沒有當下對引保師在渡你的時候,求道多好,多好,有沒有當時產下那顆心?沒有。所以今天要你們的這個信,是那個信?「堅信不移」的信,對佛的話、對你們的愿、以及對所有經典,你們都必須要產生信念,產生信心。你必須要先發什麼?愿!愿是由什麼產生出來的?誠啊!

所以十條大愿,第一條是什麼?(誠心抱守)。你有沒有守住?你說有信念,第一條誠心抱守,守住道,守住你這顆善心,守住你這顆誠心,守住你的這個清靜的念頭,再來才能夠實心修煉、懺悔。你有了這個敬,對這些話產生敬,你才有辦法真正的去腳踏實地去做,才會產生信心,才不會虛心假意,才不會退縮不前,是不是?所以誠、敬、信,等於是讓你們守住十條大愿。

記住啊!記住老師的話,修道要誠要敬要信。你們有沒有半途退出信心的?有沒有?(沒有)那就不怕魔考。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我到過每一個家庭裡面,都有,你都騙不了,你們每一個人在家裡的那一副德性,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人就是虛偽,每一個眾生都是誇大其詞,在佛的面絕對不敢,但是在人的面前都敢。政治家也好,教育家也好,生意人也好,到處都可以找到誇大其詞,因為他不誇大其詞,他就不會被對方接受。

觀音菩薩感應篇

生意人,電視那個廣告,隨便吃吃,就不會癢,這實在嗎?所以,如果不誇大其詞,就不會被接受。青年男女也是一樣,所以,沒有講得那時死去活來的話,不會被對方接受。所以人都比較喜歡生活在虛偽當中,粉飾自己,也喜歡粉飾過的東西,所以女孩子喜歡化妝粉飾自己,男孩子也是一樣,喜歡聽那些不實在的話,喜歡有成就感,是不是這種心態?所以就是眾生的心態,凡夫的心態。

今天大家一定要去掉這外殼這層的虛偽,實實在在的,青年男女交往也要用實在的心,老師不是說人不能夠做凡人的事,合理的慾望沒有錯,如果慾望它是個錯的話,那麼成功就是錯誤的累積,就是罪過了,所以合理的慾望沒有錯,但是慾望一定要真實,慾望是推動社會的一個原動力,但是如果你把它醜化了,那就變成罪,「是非」就變成一個罪。

所以仙佛渡眾也是一個慾望,那你們要渡人,你們要講理,那也是一種慾望,是不是?你們希望更多的人來求道,這也是一種慾望,仙佛希望你們都能夠成佛,這也是一種慾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坐著蓮花的睡蓮,這也是一個慾望,慾望用在合理的地方,它也是對的,它並不是一個罪過,所以不要把慾望給醜化做任何事情,看你們用什麼心態去做,你要勸化人,你一定要先去替對方著想,這件事情人家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要先去為對方著想,然後再去勸化別人,再去規勸他,去講課,去分析,這樣才不會去傷到別人的自尊,懂嗎?不要一來就是用那種自我的觀念去分析別人,去傷別人的自尊。

special_62

所以你們的心態一定要健康,如果用了一個不健康的心態來處理事情,這事情一定產生毛病。眾生的心態就是如此,分別、對待、挑剔,所以時常講話去傷別人,去挑剔別人的這種心態一定要調整一下。所以呢,你們每一個人時時時刻刻在「做善事」,就如同電腦送檔案進去,你們就須要去算命,不須要去替人家算命!算命對真正修行的人來說不準,命運可以改變,所以你們也不要常常去找那些替你們算一下。

問問你自己的心態改變了沒有、問問你脾氣毛病改變了沒有,問問你自己,你的這種習性捨了沒有!所以凡事問你自己的心就好了,不要去問別人。問別人那你就會產生一種執著,所以只要你們真心修煉,真功實善,每一個人絕對可以改變你們的命運,不要受這些所束縛。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