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宇宙的性】

活佛師尊慈悲

◎聽了那麼久,收穫只能悟無法言語是不是啊?(是)悟到了就是你自己的;所以想要有所得,先要「覺」,覺了之後,悟了之後,才懂得如何去做,如果沒有去「覺」,沒有去「悟」,那永遠也不會知道如何去做。

◎何謂「覺」?當你還沒找到的時候,你永遠只是沉迷於物質;沉迷於人間的種種,但是當你求得這一指點,就如同找到了一條路,這條路不管是直是彎,最主要是指引你回去的一條真明路,時時去參悟這一點,你就會時時有所覺,你不去參悟這一點,你就永遠覺不到、悟不到,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行了。

◎所謂見性!見性!也不是只見到自己的本性,應該自己覺悟到了,見到自己的本性以後,再去行出來,去見整個大宇宙的性,去見眾生的性。如何見眾生的性呢?如果你不付出關心,不付出愛心,如何能夠見到啊?所以嘛!把關心、愛心,付給眾生、付給需要的人,那你就是見到眾生的心了,,也就是「知己知彼」,因為一旦你懂得關心他,你就時時去照顧他、觀察他,久了你就會懂得用方法去關愛他,這就是圓滿眾生了。

◎直直的一條路走過去,所能感悟到的也只是這一條路當中的眾生而已,但如果我們走圓圈,能夠感召的就是大範圍眾生啊!所以有時候不能固執,不能夠一成不變,而是要求方法,要用活潑玲瓏的態度來圓滿眾生,這樣所結的緣會更廣,感悟到你的德性的眾生會更多。所以,時時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多想,你就會發現自己觀點不一定對,時時能夠用別人的角度,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你就知道我應該對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什麼話不應該說,才不會傷害到他,如果你不先站在別人的角度想,那你永遠沒辦法做到這一個層面,也就是說要你先替別人設想,站在他的角度想了以後,你才會曉得原來講話也是這麼有技巧,也能這麼有藝術;有技巧、有技術、有藝術,所求的不是要你天花亂墬,而是講的方法是他心裡所想要的,講的剛好能夠切中他心裡所欠缺的,這樣才能夠深入人家的心。時時刻刻為別人想,別人也會時時刻刻想起你呢。

◎(老師用古佛手中的淨瓶做比喻說理)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是別人的在意與誤會,而別人的誤會,別人的不高興,又會反應到我們的心裡,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就牽制到別人,別人的一個言語,一個臉色也會影響到我的心,因此假設你是瓶,他是水,如果你這個水起伏動盪不安,那他這個瓶就會受影響,反過來,如果這個瓶開始動搖了,裡面的水也會動盪不安,這就好比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如果處置不當、用之不當的時候,別人也會感受到不當的影響,那如果瓶定,水當然靜,同樣的道理,水如果靜,那瓶也就會定了。這樣了不了解啊?(了解)所以時時觀照自心,時時不讓自己的心起伏,就是這個道理了。修道就是要時時把自己的心安定好,這樣子才能夠去安定別人的心,如果自己的心都不安定,那要如何去安定別人的心?

3682537120306578660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