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的一些共通的簡短節錄

NTc17

佛陀:「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歎、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盤,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比丘就身體觀察身體、就感受觀察感受、就心觀察心、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 於是他清楚覺知: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2291-13102ZZ431
李小龍:「截拳道並非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我們只有在瞭解自己時方足以看透旁人。而截拳道則系朝向瞭解自己之道而邁進。自覺與自知是截拳道之根本。」「我無法教你,只能幫助你研究你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學習技巧之當時亦同時在智慧上增長自己,且更要學習和理解禪學和截拳道的哲理為何。」「實現自己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我的個人建議是,希望人們去實現自我,而非實現自我形象。 我希望他們去向內在觀照自身,以誠實地表達自己。」「真義非在 “我正在從事什麼”而是在”內心深處的自覺”」「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瞭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 連續的知覺,連續無止境的探討狀態。」

2012-11-gejifu2(6)
葛吉夫:「第三種意識狀態是記得自己、自我意識或自我存在的意識。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具有這種意識狀態,或是我們想要時就可以擁有,但是我們的科學及哲學忽略了這個事實:我們並沒有這種意識狀態,也不可能只憑著渴望或決心就能產生。」「觀察自己使人覺悟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而在觀察自己時,一個人注意到自我觀察本身就帶來一些內部運作的改變。他開始瞭解到觀察自己是改變自己的工具之一,是一個清醒的方法, 藉由觀察自己,他好像灑了一束光線在本來於黑暗中工作的內部運作過程。在這束光線影響下,過程本身開始改變。」「當一個人領悟到不只要研究自己和觀察自己,更需要懷著改變自己的目標來工作自己,那麽他研究自己的性質必然會改變。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研究了中心工作的細節,努力當一個不偏不倚的目擊者,只記錄這些現象。他已經研究過這部機器的運作,現在 他必須開始看到自己,也就是說,不是看到各個細節,也不是小螺絲釘的運作而已,而是看到一個整體 - 他整個自己,就如別人眼中的他一樣。」「必須包含一個人在某個時刻所能看到的一切,例如 情緒、心情、想法、感覺、姿勢、動作、音調、臉部表情等。」

13411jp
奧修:「觀照的奇跡在於當你觀照身體時,你的觀照者會變得強大;當你觀照思想時,你的觀照者會繼續強大;當你觀照感覺時,觀照者會變得更大,當你觀照你的心境時, 觀照者會強大到能夠留住它自己-觀照它自己,就如黑夜裡的一處蠟燭,不僅點亮了周圍的一切,亦點燃了它自己。」「一旦你能 觀照這三者,身體、思緒、感覺會結合成為一體。當合而為一的現象發生時,它們相互間的運作可謂完美無缺,你可以感覺得到三者合奏的樂章-它們已變成一個交響樂團-接著第四步會發生。第四步是你無法做的,它自行發生,那是來自整體的一個禮物,賜給已經完成前面三步的人的獎賞。 第四步是使一個人悟道的最終覺知,就是覺知到自己的意識-那就是第四步,你成佛、你已經覺醒了,唯有在那樣的覺醒中,你才知道狂喜的滋味。」

e62ef37d367a41f8
克里希那穆提:「我們應該努力尋找究竟有沒有可能“看”?完整地看,而不是只用視覺、知識、感情看。究竟有沒有可能毫無扭曲地、密切地“觀察”?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是值得的。究竟何謂“看”? 我們能不能毫無扭曲地,純粹只是“看”的看自己,看自己的基本事實:貪婪、嫉妒、焦慮、恐懼、偽善、欺騙、野心?」「靜心需要不斷的關注,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意念、每一絲情感。這些都在揭露我們表面的或隱藏的存在狀況。」「 自由是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無選擇覺知中找到的。」「我們應該隨時觀察自己。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的貪婪、羨慕、辛酸、 玩世不恭、信仰等,觀察他們。如果我們想改變它們,我們就沒辦法看到它們了。 真正的看需要精力,以及活躍的隨時隨地的觀察。」「如果你學著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走路的姿態、吃東西的方式、談話的內容、如何閒聊、憎恨、嫉妒等,如果你能覺察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揀擇,那就是冥想了。因此,當你搭公車時、在陽光照射的樹陰下散步時,聽鳥兒歌唱,或注視著你的妻兒的臉龐時,你都可以進行冥想。」

pt005
隆波田(動中禪的創始人):「有好的覺性,自然就會看清我們的念頭。覺性如貓,妄念如老鼠。從來,我們的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我們未培養觀察自己的動作,因而覺性很弱,如同小貓。而貓的本性是從來不怕老鼠。同樣,覺性從來不怕妄念。小貓看到大老鼠就去抓,但會被大老鼠拉著跑。同樣,弱的覺性知道有妄念,但會被妄念拉著跑。因此,有些事我們心裡不想去想,但卻不由自主的一再去想。因為貓太小了。所以, 我們要一直餵這隻小貓—什麼是食物呢?就是要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因此,想要有強的覺性,就要不斷地餵貓,持續地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當貓大了,不用教牠去捉老鼠,貓的天性自然就會去捉老鼠。同樣,覺性一大,就可看清念頭,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就像大貓捉到大老鼠,老鼠就完了。」「我所說的方法,不是杜撰,在 《念住經》中佛陀已有開示。經上雖提到,這還不夠, 大家要實際練習,使「正念」提昇到「大正念」。使「覺性」提昇到「大覺性」,或全面的覺悟。而後讓大覺性去做它自己的工作—去滅除痛苦。如果只是一般的覺性,仍然有痛苦,因此,要不斷培養成大覺性,此時就沒有任何痛苦了。」

x
阿姜查:「恆長地觀照當下所發生的事。在修行剛起步時,那時的正念力是斷斷續續的,就像從水龍頭滴下的小水珠一樣,但是,如果我們精進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後,這水珠與水珠間的空隙將會消失,而成為持續不斷的流水。這條正念之流,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

001Dp8YSgy6MfmMwPO2ea&690
王驤陸居士:「覺照一起,習氣即消,但此中遲捷,各有不同,此有過程者十:一、境來而不覺。二、境來而再覺,惟起覺極費事。三、境來時,起覺不難。四、境來即覺,略有先後。五、境覺同時並起,而有時忘失。六、同時而可以勿忘。七、覺先於境,但有時在後,或偶爾竟回到忘失時。八、常覺不動。九、覺尚未淨。十、常寂而常照,並覺亦無住矣,此是力量真充足時。」

tian07
六祖惠能:「善知識!般若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得自己本來的心。若識本心、本自解脫。得解脫即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無念。甚麼叫做無念?如見一切法不生染著的、就是無念。運用即周偏一切時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離六根門頭、在六塵中不染不雜,來去自由、運用無礙,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為無念行。如果一切事物都不思想,所有念頭都滅絕、這是法的繫縛,名為邊見。各位!明悟無念法的人、萬法盡通。明白無念法的人、見一切佛的境界。悟無念法的人、能至佛的境界。」「自心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時六門清淨,能破六欲各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過、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淨土,不如此修、何得到彼岸。」「六祖說:你老師神秀怎樣教授你們呢?志誠說:老師平常教誨大眾,專心注意靜的境界、晝夜忘疲,乃至長坐不臥、都要繼續下去。六祖說:專心注意靜境,這是一種病態、與禪無關的。常坐是拘縛身軀,對道理有甚麼增益呢?且聽我偈頌說:生時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為何立功課」「有些人著於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不起妄心、即是一行三昧。這樣解說的;如同無情草木、正是障道因緣。各位!道須通流,何以卻成滯著,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如住法、名為自縛。」「甚麼叫做禪定?外離一切相名為禪、內心不動名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相若離、心即不亂。當知本性自淨自定、只因見境思量即亂。若見境界而心不亂的、才是真定。外離相即禪、內心不亂即定。外禪內定、名為禪定。」「我說的是不離自性。若離體說法,名說法相、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起用的、才是真戒定慧法。我有偈頌說: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48905702_14
董英傑(太極名家):「 太極拳行住坐臥。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氣而求知覺。譬如無意之間。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覺。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覺。行路之時。舉步之輕重。立定之時。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著力。雙足著力。均可體驗之。」「人未練拳之時。百脈滯塞。筋緊縮而短。故力聚於肩膂。既練之後。百脈暢通。筋長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於手指。漸漸棄後天而轉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則神妙不可思議。學者得此勁後。當知余言之非謬也。」「未學太極拳。一身笨力。全體緊張。既學太極拳。全體鬆軟。筋暢氣通。務必練去全身緊張。仍須保持原來之笨力。因鬆軟之後。笨力變為真勁矣。昔人謂笨力稱之曰肩膂之間也。不能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也。故笨力為本錢。鬆軟是用法。小本錢可做大事業。不得其法。本錢雖大。事業無成也。」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