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別人命運的兩種可能

在人類的历史上出現過兩種試圖支配別人命運的人,他們之中的一種之所以希望支配別人的命運只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滿足,當他們看到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鼻子裡插著一朵花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白過。而另一種人之所以希望獲得這種能力則是為了讓對方獲得快樂遠離痛苦。

一般來說,前者支配別人的想法只能通過權力來實現。當他們希望我們把花插在鼻子裡的時候,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假如我們不選擇這一項的話,就必需選擇把腦袋和身體分離。他們非常愚蠢的認為把花插在鼻子裡就可以讓我們獲得快樂。不過很顯然這樣的想法只會讓他一個人獲得快樂。

在人類的历史上,很多人都在試圖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以及不應該怎麼做,並且同時也都在試圖證實所有的人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偉大光榮正確。假如你照其他人的說法做的話,就會經常掉進下水道。

他們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選擇空間,他們所宣稱的目標基本一致,那就是假如你照他說的做,使用他的產品的話,你就會離苦得樂。在如此眾多的選擇之中,我們很容易變的眼花繚亂,由於我們的生命非常的有限,我們無法把所有的菜都嘗一遍然後得出哪一道菜才是象廣告裡說的那樣可以導致我們離苦得樂。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避開那些臭名昭著的飯館,假如有一家飯館,飯館的主人號稱他的菜可以讓你離苦得樂,不過事實卻正好相反,曾經有非常多的人在那家飯館用餐之後產生不適甚至食物中毒,這樣的飯館是我們首先必需要淘汰掉的。還有一些飯館是新開張的,他們向大家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菜,不過還從來沒有人去吃過,你不是不可以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你首先必需作好拉肚子的準備。

因此我們有必要選擇那些口碑較好,並且有著無數的成功先例的飯館。這可以保證你不必準備瀉藥或者洗胃。佛教就是這樣的飯館。曾經有無數的人在這裡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佛陀並不要求你把他的話當做絕對真理,佛陀從未說過「凡是佛陀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佛陀的指示,我們都 始終不渝地遵循」」之類的話。他允許你對他的話進行任何質疑。你可以先品嘗他做的菜而不必付出信任,當你覺得應該接受的時候才接受。

佛陀為何如此自信。因為他所講述的是圓滿的真理,因此不會懼怕任何質疑。你可以在佛陀的飯館裡品嘗所有的菜,在你覺得滿意之後再付錢。而很多其他飯館則是要求你先付錢再吃飯,在你決定信仰的時候,你就必需付出你所有的信任。並且不許對飯館裡的任何設施表示質疑,比如你不被允許去懷疑耶穌是否需要性生活之類的問題。也不許對飯館的衞生設施指手劃腳,你能做的就是安安靜靜的吃飯。

而佛教並非如此。佛教為你提供各種服務,你可以選擇吃飽了走人,也可以選擇吃飽了之後留下來,為別人做飯,改變別人的命運。

通常我們之所以試圖改變別人的命運只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只要我們具有支配別人的能力,就意味著我們獲得了成功,有非常多的人熱衷於獲得這種能力。不過通常他們獲得了這種能力之後,帶給大家的只是痛苦,因為他並不知道如何讓別人獲得快樂,也並非真正想讓別人快樂。而佛教則完全相反,佛教的菩薩通常也要具備支配別人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多數時間並非強制性質的,業務水平好的菩薩總是讓大家自己選擇,而選擇的結果總是在菩薩的意料之中。

過去有不少人曾經信誓旦旦的許諾要拯救我們,不過他們最後總是把我們拯救到油鍋裡,這讓我們非常不容易相信真的有離苦得樂這件事。所以我們遇到真正可以幫助我們的人的時候,通常也會充滿懷疑。假如一個菩薩尚未完全作好準備的話,那麼即使他發了世俗菩提心,也非常容易變的腐化,當一個人獲得支配別人的權力的時候,假如他並不具備對於空性的認知,就很容易變的沾沾自喜。

我們之所以要改變別人的命運是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離苦得樂,而多數人對於如何離苦得樂的途徑非常陌生,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候推他們一把。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你的修行越高,你支配他人的能力也就越大,因為那意味著你有無數的選擇空間,假如你的客人不喜歡這道菜,你可以馬上換上另一盤,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這樣,你就獲得了他們命運的支配權。他們就會經常來你的飯館吃飯,你可以慢慢的改變他們。假如你的修行很低的話,很可能你只會為客人提供一道菜,當客人表示自己並不想吃這道菜的時候,你就會很生氣,甚至把菜倒在他的臉上。所以我們非常需要了解顧客的品味,並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先學會做所有的菜,即使暫時無法達到,也應該多學幾道菜,並且不能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吃同樣的菜。我們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所以我們經常看見有些人臉上被潑上菜。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