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重量

惟真老師講禪門公案說道:從前南韓有一位鏡虛禪師,他收了一個弟子,法名叫滿空。年輕的弟子滿空出家不久,提出的問題很多。有一次,滿空跟著鏡虛禪師行腳,一路上問個不停,說道:「師父,您說我們出家人是修心的,在於心行,不在於口說,修心,修心,那麼我們的心靈有重量嗎?」

師父默語不答,只是催他趕快走路。一路上翻山越嶺,滿空雖然年輕,卻總是被師父甩在後面。他一路嚷嚷不停:「背上這個行囊說重也不重,但它累人,它讓我趕不上師父的腳步,我們坐下來歇息片刻好嗎?」當師父的自然慈悲了,就隨順著弟子坐下來休息。休息一次又一次,再上路徒弟還是趕不上師父。

1411621188806

有一天師徒倆經過一個邨莊,徒弟又喊著:「太累,歇歇吧?」這時,有一個婦人家中走出來,鏡虛上前忽然握住那位婦人的雙手,嚇得那位婦人尖叫起來。婦人的家人和鄰居聞聲趕來,以為鏡虛非禮,於是齊聲喊打。鏡虛轉身不顧一切地奔逃;滿空哪裡敢落後!

真是一頓好跑!跑過幾條山路,追趕的人早已不見蹤影。在一條寂靜的山路邊師父坐下來,招呼前面的徒弟說:「回來歇息片刻!」

弟子回轉身過來,坐在師父旁邊。師父關心地問道:「還累嗎?行囊重幾許?」

滿空說:「很奇怪,剛才奔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行囊重。」

這就是師父教徒弟的一個辦法。他沒有說甚麼大道理。

行囊重時,是心中背負著行囊;行囊不重了,是心中空去了行囊。這或輕或重,到底應從何說呢?這也只是萬法唯識,輕重隨心而已。

你的意識裡負重有多少?就連自己也搞不清楚。那裡面的觀念欲望,愛憎、善惡、妄想、分別執著計較、久遠來的習氣……無數的念頭,隨著變化的外界環境瞬息萬變,流行如瀑布傾瀉,沒有休止的時候。如此多的意識演變,必然引發出相應多的行為造作,造作是一種力量的存在——業力,前面說的一切就是造業的原因,有因必有果,前後形成一種因緣果報的關系,這就是簡便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人一生的業力有多少?如果能夠折合成看得見的器物,它多得就連整個太空也容納不下。人一生有多麼的累,有多少的苦,多少煩惱?就是因為心中負重太多,太多啊!佛法說:「心本無生因境有」人的真心本性,本來不會生出意識裡的那些「污染、塵垢」,那麼是誰給你裝進去的?自己!你的意識思想,你想,它就有;你不想了,它們自己就蕩然無存。你的心,你做主,誰能給你裝進去一絲一毫的東西?

放下一切包袱,用空靈的心走路,我們的步伐就會輕松。佛法說「一念清淨」也類似於現代人說的:「要時刻讓自己的心清零」。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